本會會定期與本地或海外之報刊或媒體合作策劃藝評專欄,文章於專欄發表後,將安排上載於「月旦舞台」。
文︰奚牧涼|上載日期︰2023年5月30日
2023年5月
在上一篇文章〈大眾文化浮出中國內地戲劇的水面〉中,我們言及大眾文化近年來之於中國內地戲劇的影響,似乎順理成章地,我們應把視線拓展至文化研究的另一重要領域——亞文化之上。現在的... |
文︰陳抒|上載日期︰2023年5月29日
舞蹈《如影》取了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令人第一想到的是「如影隨形」一詞。甚麽是影?隨甚麼形?是記憶、情結,還是身份?看場刊介紹說:演出者都是女性,影是生命走過留下的痕跡,而形是肉身,「舞影如歌, 如故,... |
文︰奚牧涼|上載日期︰2023年5月24日
2023年5月
長久以來,戲劇在中國內地一直是相對小眾的藝術形式。這當然可以歸因於戲劇現場性的限制,但在內地更為具體的情況還有,1949年後直到二十世紀末,戲劇市場化的潛能都並未得到充分激發... |
文︰蘇桔|上載日期︰2023年5月19日
疫症肆虐三年,人與事被困住,生命更顯軟弱無力,人如何活著、如何走過黑暗進入光明?後疫症時期,被迫停擺過的劇場活動恢復,演出如雨後春筍之際,Kelsey Ang第一次搬演長篇編舞作品《Until th... |
文︰葉智仁|上載日期︰2023年5月19日
R&T(Rhythm & Tempo)的本土小品式踢躂舞劇《男人Show得吧》於2021年搬上舞台,講述一間以Pop-Up Stage歌舞表演為正務,而非為賺錢經營的酒吧,在疫情下被迫封場,幾位大男... |
文︰Maze Chan|上載日期︰2023年5月19日
在藝術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已能生產技藝超群的作品,全息影像(hologram)也能讓虛擬人像走上舞台,藝術創作必然受到衝擊。有趣的是,有些觀眾因此轉向追求更具人性、更簡樸純粹的作品。或許在資... |
文︰李嘉怡|上載日期︰2023年5月16日
白佈景、白布、台左白色的大十字架,猶如現代主義建築般簡單的舞台設計,配合光與影的對比,空間的整體令這個發生於十八世紀的故事,從一開始便脫離一般傳統戲劇的節奏。加上一班形體演員以純形體動作引入,令人聯... |
文︰李夢|上載日期︰2023年5月10日
初見香港芭蕾舞團舞劇《香奈兒:潮流教主傳奇一生》海報,已被畫面中經典的黑白兩色吸引。三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舞團一眾舞者聯同哥倫比亞及比利時籍編舞家奧喬亞(Annabelle Ochoa),將二十世紀... |
文︰朱映霖|上載日期︰2023年5月10日
一向致力推廣當代中國舞的錢秀蓮博士與創意山水畫大師靳埭強博士,通過二人五十年的藝術創作道路,以畫作舞,同時亦以舞蹈展現畫風,加上進念.二十面體的視覺藝術配合,讓觀眾感受這台集合古今中外元素的演出。
... |
文︰吳俊鞍|上載日期︰2023年5月8日
2021年作網上放映的《兩個女子》,以及2013年首演過的《蕭紅》,兩齣本身是室內歌劇的作品,2023年於香港藝術節的《兩生花》以舞蹈歌劇的形式翻新,內容上雖都以女性自主作主軸,但在導演及編舞楊雲濤...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