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mon Tu|上載日期︰2025年8月26日
2025年8月
前言
筆者開始執筆的前一天,剛從舉辦「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以下簡稱瀨戶藝)的日本香川縣回港。當地遇見的各地遊客,與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鋪天蓋地華文宣傳互相暉映。這是疫... |
文︰陳韻妃|上載日期︰2025年8月22日
傳統表演藝術如何生存於當代社會,始終是有志者關心的問題。對外要迎向現今五花八門娛樂的挑戰,對內要面對各劇種間的競爭,壓力不可謂不小。台灣布袋戲的情況也如是,根據資料顯示,2020年在各縣市文化局登記... |
文︰黃婉婷|上載日期︰2025年7月18日
《Souvenirs(命懸一線)》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演出,作品呈現出強烈的歐陸小型劇場風格。本人觀賞時,腦海不禁聯想到七月即將舉行的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d’Avignon)... |
文︰北小京|上載日期︰2025年6月24日
2025年6月
十三年的匿名寫作,我為自己建築了一座堡壘。在這裡我可以切斷一切羈絆,只專心思考我與藝術作品之間的探索。而在今年,當我推倒自己的圍牆,決定放棄匿名的時候,戲劇批評生態中此起彼伏... |
文︰李浩華|上載日期︰2025年6月13日
故事的重要性在於它透過敘事讓我們理解經驗世界,繼而理解自身與他人。文字和語言或許向來倍受重視,但不容忽略的是,我們仍有身體,有感官,有回憶,有風景。拼湊起來,才是鮮活的經驗。
遊走式劇場《慢走... |
文︰洪思行|上載日期︰2025年5月20日
雖然第53屆香港藝術節的音樂節目的卡士不太吸引,明星級的音樂家和藝團不多,但依然有令人不得不去搶票的節目,其中一個就是《TIME》。
《TIME》之所以搶手,全因為是坂本龍一的作品,是他跟劇場... |
文︰鄧蘭|上載日期︰2025年5月15日
最初看到藝術節節目《鐘聲與魔咒》(Bells & Spells)時,被一連串奇幻內容和圖片吸引,感其視覺之特別,想必是以嶄新的現代科技元素帶出迷離境界,加上由差利.卓別靈女兒維多利亞構思和導演,相信... |
文︰夏康|上載日期︰2025年5月15日
2023年,法國指揮家Laurence Equilbey曾經帶領她的島嶼管弦樂團及誦調合唱團參與第五十一屆香港藝術節,以復古為賣點,為香港愛樂者獻上貝多芬作品的鑑古演奏。兩年後,藝術節再次邀請指揮家... |
文︰比布|上載日期︰2025年5月14日
從杜哈絲的《死亡之病》,到李幸凝的《沉默如夢囈》。當碎片化的文本遇上多媒介藝術,兩者的碰撞又會否產生新的想像?
處理碎片化的文本時,容易因為觀眾對文本不夠認識,或創作者選擇的段落不夠精準,導致... |
文︰劉潔瑩|上載日期︰2025年4月14日
香港資深的兒童劇團明日藝術教育機構於今年春季演出由王添強編導、改編自格林童話經典的戲偶兒童劇場《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根據場刊所述,此劇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2008年作為荃灣大會...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