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晶|上載日期︰2018年10月8日
2018年9月
不知是不是因為「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的高端文旅互動模式一直在激勵著中國的一些一線城市,近30年來,中國所有的演藝領域考察和案例研究,言必稱「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但倫... |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我在2017年中前往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布拉提斯拉瓦[1]和慕尼黑,考察當地表演藝術整存形式,參觀和採訪了多個研究中心和資料館,收獲極豐,特別是透過在布魯塞爾認識的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與博物... |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我在2007年參與香港戲劇年鑑的編輯工作,翌年我便知道到出版後的資料整理和庫存方式,在有限的空間和人力資源下,似乎是難以避免地只能用「山寨」來形容:沒有章法、簡單的線下存檔系統勉強應付內部研究,有時... |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對獲國家文化部資助的捷克布拉格藝術與劇場研究中心來說,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劇場研究中心(Theater Instituut Nederland, TIN)曾經是其參考的楷模。這... |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阿姆斯特丹劇場研究中心那座落於市內的辦公室並不難找,但要接觸其珍貴的館藏卻要前往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特藏倉庫。我跟著該中心的表演藝術與媒體資料主管Gonneke Janssen提供的路線圖,來到大學位於... |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阿姆斯特丹劇場研究中心的處境,反映表演藝術資料的整存在政策配合方面的重要性;民間(包括業界和觀眾)自發或因個人喜好和興趣而介入雖不是沒有先例,如前述不少資料館和博物館的原型也是源於個人收集,然而這些... |
文︰水晶|上載日期︰2018年9月20日
2018年9月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和藝穗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的存在,讓這座城市成為「節慶之城」;每天晚上各種精彩演出不斷的倫敦,每天都是藝術節;阿德萊德作為偏安於南澳一隅的小城,舉全城之力,用阿德... |
文︰何俊輝|上載日期︰2018年9月14日
歐美國家諸如搞手機科技、遊戲程式的企業,都會安排員工享受彈性上班時間及一大堆福利,不用遵循僵化的工序,甚至將工作環境設計成可任意吃喝玩樂的遊樂場,以刺激員工的創造力。
由台灣人唐薇翻譯及李國威... |
文︰厲復平|上載日期︰2018年9月3日
要瞭解《作客夜之夢》和《〈地下室手記〉跳出棺材Relive版》兩個作品的源頭,就必須先認識葛托夫斯基(1933-1999)這位深具影響力的波蘭劇場導演。葛托夫斯基近四十年的實踐將表演的研究由劇場帶入... |
文︰張潔盈|上載日期︰2018年9月3日
觀眾參與在香港近幾年的演出製作中成為寵兒,參與式劇場其門如市,筆者的日常工作是策劃、設計及帶領以戲劇為手法的工作坊或劇場製作,崗位不論是監製、戲劇指導、教育劇場節目策劃、演教員或工作坊導師,均令筆者...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