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即時評論:新視野藝術節2010
共 17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
文︰梁展慶|上載日期︰2011年5月20日
竹枝圍出的家居,有桌、椅、小櫃、電風扇,一個簡單的舞台、三位女演員,探討一個可能是歷久不衰的題旨:家庭和個人的角力。差不多二十年前的故事放在今天的香港,我看得沒有共鳴,甚至老實一點說就是老套。年老的...
文︰肥力Felix Chan|上載日期︰2010年12月21日
我很在意場刊片言隻字的「故事介紹」︰「一個普通的倫理故事︰守寡的母親,未婚的大女兒,離婚的二女兒,同性戀的三兒子……」確實,編劇林春蘭的《後代》描寫著五段三母女淡淡的生活,細節不少,情節沒太大起伏,...
文︰陳得永|上載日期︰2010年12月8日
攀附名門,情愛落空,刻薄怨毒。小說《金鎖記》裏曹七巧的一生,從來都引人入勝,吸引許多藝術工作者不斷去詮釋、演繹。是次「新視野藝術節」,「台灣國光劇團」便將《金鎖記》與《怨女》(據《金鎖記》改編)的文...
文︰鄧蘭|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9日
看了11月19日的《金鎖記》。此劇特色是京劇加張愛玲。不知作為京劇迷或張迷的首個反應是熱切期待還是幻得幻失的觀望。筆者對新編京劇雖有保留卻並不陌生。之前看國內的新作,多是找來個話劇導演為傳統的京劇注...
文︰鄧蘭|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5日
看了11月21日日場的中日版《牡丹亭》。此節目的特色非一般的中西融合或新舊文化來個jam一翻,也不算是跨藝種的新創作。成為今年「新視野藝術節」的壓軸,自然有其獨特之理。其之受注目主要是中國國粹由日本...
文︰時惠文|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2日
11月19日葵青劇院演藝廳座無虛席,觀眾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中日版崑劇《牡丹亭》的現場。雖說這朵中日兩國傑出藝術家共同培育的「牡丹花」已經過多次巡演,好評如潮,但剛進入劇場的我仍舊帶著些疑問與惴惴不安...
文︰小拾|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2日
「新視野藝術節」提供了一個表演及交流的平台予亞洲不同藝術單位,可讓觀眾大開眼界。今年香港的「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與新加坡劇團「戲劇盒」合作,為觀眾帶來了一個思考性的課題《後代》。 也許,「後代」...
文︰駱雅|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2日
《火星紀事樂隊》是一次影像與音樂跨媒介與地域的嘗試,宣傳品上提到內容為神秘人聚在一起,召開秘密會議,拯救地球,但實際上演出中看不到這個題旨的發揮,也見不到任何的火星指涉。 跨媒介與地域的創作並...
文︰草木|上載日期︰2010年11月16日
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演出、一個令人感動的演出。 作為一個藝評人,其實很難一心一意欣賞台上的演出,一方面要把一些重要的情節記下作為評論的參考,另一方面,又要不斷思考創作者的意圖與表達手法。到了下筆...
文︰陳瑋鑫|上載日期︰2010年11月16日
近年,胡恩威為「進念.二十面體」創作及導演了不少跟佛教有關的製作,身為天主教徒的胡,終於在今年的「新視野藝術節」導演了一個跟天主教息息相關的作品《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利》以美國著名中國史學家史景遷...
共 17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