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細致精巧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9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金鎖記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台灣國光劇團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19 - 20/11/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0 »
藝術類別︰戲劇 »

看了11月19日的《金鎖記》。此劇特色是京劇加張愛玲。不知作為京劇迷或張迷的首個反應是熱切期待還是幻得幻失的觀望。筆者對新編京劇雖有保留卻並不陌生。之前看國內的新作,多是找來個話劇導演為傳統的京劇注入新的舞台元素和手法,相對看,題材反而是次要。不過今次不同,既然標榜改編張愛玲的作品,如何呈現張氏作品的人物特色應該同樣重要。

 

《金鎖記》故事講述麻油西施曹七巧(魏海敏)為了金錢而犧牲愛情,嫁入豪門。面對瞎眼癱瘓的丈夫姜二爺(陳清河),七巧情傾於三爺季澤(唐文華)。季澤只看重七巧分家後所得的錢財,並未真心相待,七巧為「情鎖」、「金枷」所困,人格扭曲,陷入瘋狂,並向一對兒女和媳婦施行無止盡的折磨……。京劇的情節與原著貼近。原著人物不少,三代相連,核心為女主角曹七巧,其他可以說是陪襯角色。京劇版也呈現了眾多人物,亦主次分明。

 

以戲劇的角度看,《金鎖記》無論編排、調度與念白均精細,尤其對比、虛實的手法運用更見功力。七巧的身世背境甫開場由其兄嫂造訪已清晰交代,其後與二爺、三爺之間的情結亦透過三爺新婚之夜以半虛擬手法表達了女主角在婚姻、愛情上之苦惱與渴望,帶出了高潮。另外上下半場各以「打麻雀」來表現各人的心態也真實,先是七巧與姑嫂、三爺的關係,後面則是七巧與兒女及兒媳的關係,前後一脈相連,甚至序與終場都設在女主角的美麗幻想中也首尾相呼應。原作的細節在這劇中都有如時光流轉般一點一滴的轉到觀眾眼前,順滑而豐滿。張愛玲筆下人物的性格個個鮮活地出現。女主角曹七巧扭曲可怕的性情從婚姻不如意開始,到暗喜三爺、爭產、對男人死心,到逼害一雙兒女等變態行為都在編劇和導演的一層一扣中地推進。京劇名旦魏海敏的演出傳神精釆,把無論在那一個階段的曹七巧都發揮的通透淋漓。

 

這劇絕對看到轉化成戲劇中的文學性,那是藝術總監所指的精致、深刻和個性化。在京劇的角度又如何?其實此作表現京劇的特色不算強。雖然音樂還是京胡為主,主要情節如七巧與三爺之間的糾纏亦多以唱段展示,其餘大部份篇幅為口白,京劇中的文武功架、做手、身段都鮮有發揮。京劇的重心即唱與做都轉移到戲劇的特點上,複雜扭曲的人物性格雖具現代感,卻不是京劇藝術的價值所在。京劇的藝術價值是以其唱做來表現人物或故事。這方面《金鎖記》仍然以劇場主導,甚至過於複雜的內容和人物更有點脫離了京劇的簡約表現手法。現代劇場多講究複雜的結構,要在短短時空呈現最多的情節和內容,縱然細密如電影,卻非京劇的特色。傳統藝術要現代化多走劇場化和戲劇化路線,不過這種劇場特色與傳統藝術要完全達至最佳效果實須審慎。不過作為「新視野」節目,這套《金鎖記》已有極佳表現。唯這節目與《牡丹亭》撞期,不知是否因而影響了其入座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