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成|上載日期︰2025年9月19日
上一次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浙百)的演出已是十年前,當時浙百為慶祝建團三十周年來港,我看了他們的建團大戲《五女拜夀》,主演有董柯娣、茅威濤、陳輝玲、徐愛武、邵雁、洪瑛和吳海麗,雖然少了陶慧敏、何賽飛、... |
文︰陳韻妃|上載日期︰2025年9月12日
臺灣劇團毛斷計畫所演的《文武天香》,是其藝術總監蔡逸璇,2017年受邀參加本地現代戲劇團體——阮劇團「劇本農場計畫」[1]時創作的新編歌仔戲。
蔡逸璇出身中文系,但持續進行戲劇的訓練和受到其影... |
文︰陳韻妃|上載日期︰2025年8月22日
傳統表演藝術如何生存於當代社會,始終是有志者關心的問題。對外要迎向現今五花八門娛樂的挑戰,對內要面對各劇種間的競爭,壓力不可謂不小。台灣布袋戲的情況也如是,根據資料顯示,2020年在各縣市文化局登記... |
文︰戴侶|上載日期︰2025年8月15日
阮兆輝在2014年曾演出《周瑜》全劇,當時的單張道:「本來,以他現在的年紀不該這般吃力再演這個戲,但他痛心此傳統劇失傳,仍想盡其赤誠之心以報答先輩及繼承恩師之授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相隔十年,阮兆... |
文︰陳韻妃|上載日期︰2025年7月7日
臺灣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自1991年問藝於梅派以來,除傳承本門經典劇目,亦積極嘗試和不同派別、其他藝術領域共同創作,努力開展表演新氣象。
魏海敏所演新編戲,無論是否為戲曲,因其參演緣故,女性... |
文︰陳韻妃|上載日期︰2025年5月26日
臺灣國光劇團的劇務發展,一直是「傳統」和「創新」雙軌並行,傳統為創新的基礎,創新為京劇能在現代生存做的努力。劇團幾乎每一至二年推出新編戲,一年大約每季會安排舊戲連日匯演。新戲有話題性,容易聚焦宣... |
文︰林汾|上載日期︰2025年4月7日
第53屆香港藝術節邀請上海越劇院(下稱「上越」)來港演出,參演陣容鼎盛,四場演出精彩紛呈,從演出文本至演員演繹,均反映越劇演出的魅力,堪為本地戲曲的重要參考。
《家》——苦難之中的和解
... |
文︰鄧蘭|上載日期︰2025年3月24日
今屆(第53屆)香港藝術節的戲曲部分外省戲帶來上海越劇院3個全本劇目和一場折子戲專場。而筆者則看了3月1日的折子戲。
上海越劇院成立於1955年,由大師袁雪芬為第一任院長,成員集當時響負盛名的... |
文︰林菁菁|上載日期︰2025年3月4日
1986年,毛俊輝導演根據布萊希特作品改編而成的《阿茜的救國夢》,描繪抗日戰爭期間的柴火丫頭楊排風,幻想自己成為書中的楊家女將,立志成為救國英雄,並在現實中力圖拯救受難同胞。近四十年後的今天,《阿茜... |
文︰AY|上載日期︰2025年2月9日
劇場組得獎作品
早前在香港文化中心觀看了揚鳴粵劇團製作的《子期與伯牙》虛擬篇,由劉惠鳴及李秋元兩位主演。以雙生角情誼為主的劇本,在粵劇行業中十分罕見,作品不但讓更多人認識古代流傳的伯牙子期故事... |
| Username |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