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在劇評路上 ──大專學生劇評寫作導領計劃2008
共 44 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
文︰梁家雄|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原來是這樣的。這是當我聽了導演陳炳釗在《鯨魚背上的欲望》首演後的分享會,說了一句說話,然後我再歸結自己剛剛的觀劇經驗後,而令到我對這劇有著很不同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在經過幾天後的現在,更是深刻而又有...
文︰陳鈞至|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我不喜歡這一次《鯨魚背上的欲望》的演出,但並不代表討厭。不喜歡,是因為它有不對勁的地方,滿足不了我對演出的期望,或曰欲望。 《鯨魚背上的欲望》的原劇本, 是由法國劇作家Bernard-Mari...
文︰曾可婷|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拉岡曾說:「自我永遠是主體的一個『異化』和『疏離』之部份,就像一條無限接近零但永遠達不到零的關係。」 戲劇原名是《在棉花田的孤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和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於「新視野藝術節...
文︰何思穎|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鯨魚背上的欲望》一劇,就如它的名字一樣,把 欲望以不同形態用美學表現出來。看場刊及廣告設 計,像似撲朔迷離,但在仔細的觀察下,又有無數 的寓意。在劇中所提到的男女肉體上的關係和劇的 開端──那街燈...
文︰klo|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燈滅後,白幕上投影著一些文字,說些有關交易的規 則,老實說,有點江湖味。然而瞬間,一片字海卻鋪 天蓋地而來,像不加水的威士忌把每一個味蕾尖和嗅 覺細胞完全佔據一樣,把感官麻痺。在短暫令人麻痺 的刺激...
文︰林曉瑩|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人的欲望,仿如置於鯨魚背上,在恐懼與亢奮之間 顛簸不定,欲望漲潮。」我被這一句吸引著,帶領我 從陳炳釗的舞台作品,細味戈爾德思的文字軌跡。 在11月8日晚上,我看了這齣劇場作品;對我而言, ...
文︰陳鈞至|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正想為《上帝來到中國》落筆之際,看到新聞報導,日本的空軍幕僚長田母神俊雄,於一個名為「真近現代史」的徵文比賽中,發表了一篇否認日本於二次大戰中侵略其他國家的文章。亦因為這篇文章,田母神俊雄被撤職。...
文︰曾可婷|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上帝來到中國」,乍聽劇名,會以為「進念」這部作品是要講述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事跡。完成了台上的「七節課」後,發現舞台似是在「評論」中國人閱讀歷史的方法,「上帝」是載體,代表西方的文明價值,戲劇的重...
文︰李慧君|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進念.二十面體」繼《萬曆十五年》後,再次推出「進念歷史劇場」《上帝來到中國》。在入場之前,大家已在推測,「進念」會否堅持近年來被狠批的「平鋪直敘」方式,把上帝在中國這段長達三百多年的歷史,單線灌輸...
文︰葉素芝|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胡恩威歷史劇《上帝來到中國》帶點模糊性,就像他帶領觀眾由煙霧彌漫舞台中窺看「上帝」。上帝從一開始就以鬼魅形象,存在於Professor Yeung講課內容、遠至康熙時代傳教士信念、近至司徒雷登身上、...
共 44 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