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  所有年份
2006年6月9日
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資深影評人及電影研究者羅卡先生編著的《香港電影點與線》文、圖雙冊正式發行。
2006年4月8日
近月以來,評論界出現了黎民偉、黎北海在香港電影史上地位之爭,筆戰連續不絕。正在此時,焦點人物之一黎錫根據數年前出版的《黎民偉:人、時代、電影》(與羅卡合編)一書重新增訂,在北京出版了《中國電影的拓荒者:黎民偉》大型圖文冊(大開本:30萬字,圖400幀),現已運港發售。4月8日起為優惠月,在百老匯電影中心Kubrick及紅與書藝術書店購買本書,可獲贈《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DVD一隻,這是深入了解黎民偉和他同時代的早期香港/中國電影發展的好機會。
2006年3月25日 - 4月4日
香港作動行為藝術計劃第五回將探索聲音和文本的可能性。來自葡萄牙、斯洛伐克、以色列、中國以及香港的藝術家將會展示作品。
2006年3月16日
本會聯同其他八間獨立出版社Blacksmith Books, Enrich Publishing, Haven Books, Kubrick, MCCM Creation, Oxfam Hong Kong, Proverse Hong Kong 及 Sixth Finger Press,舉辦一個名為〈把酒夜.話出版〉的黃昏聚會。屆時應邀出席的藝術家、作者及出版人將聚首一堂,介紹出版新書,開懷暢論之餘與大家一邊享受美酒,一邊分享創作、閱讀、出版的心得和經驗。
2006年1月21日 - 2月11日
講座(1):戰後本港粵語流行曲的歷史沿革
講座(2):中文流行歌詞的文學性
講座(3):唱片業與音樂創作
2005年12月21日
《湖海恩仇錄》(Kullervo) 的原著作者亞歷詩.姬維(Aleksis Kivi)是著名的芬蘭作家。劇本取材自芬蘭史詩《嘉利華那》(Kalevala) ,寫成於1859年。曾焯文博士將其翻譯成廣東話及粵語版本,並將劇本中的故事背景轉移到中國,是首個由芬蘭文翻譯成華語的劇本,補充了華文戲劇譯文的空白。
2005年11月19日 - 27日
「書節」是香港每年一度的閱讀盛事,渣打書節05將於11月19至27日假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2005年9月29日 - 10月3日
九月廿九日至十月三日,「紅與書」將會衝出藝術中心,參與「牛棚書展2005」。除了銷售攤檔外,更為大家籌備了兩項精彩節目──「讀書會:保羅.科爾賀及拉丁文學讀書組」、「電影討論會:阿根廷及拉丁電影縱橫談」。為促進大家對拉丁美洲文化的了解和欣賞而舉辦的「情迷拉丁藝術節」,於「牛棚書展2005」期間也來湊湊熱鬧,打開熱情奔放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國家的文學與電影之門,試圖探索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中有趣的人與事。
2005年9月23日 - 10月3日
「藍空間」與「紅與書」藝術書店合辦,響應情迷拉丁藝術節而舉行。
(一)拉丁光影縱橫談
(二)拉丁美洲文學與電影
2005年9月11日 - 10月2日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被視為當代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巴西作家,其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即《煉金術士》The Alchemist)、《第五座山》、《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等,紛紛成為膾炙人口的心靈讀物,其作品已被譯成五十七種語言,發行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銷量突破五千一百萬冊,香港的愛書人對這拉丁作家大抵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