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與儀式:在廚房中修行
文︰曾文通 | 上載日期︰2014年9月4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Photo: Ada Nieuwendijk, K R Vinayan
節目︰人間百味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藝術類別︰戲劇音樂其他 »
《人間百味》是一個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情感的感官之旅。整個演出(或許可稱為劇場祭祀儀式)發生在廚房。導演羅伊斯頓.埃布爾把劇場轉變成廚房,而廚房在他眼中也即修行的道場。他指這個演出沒有明確的故事性,不能解碼或描述,表明不能以一般觀看劇場的方式看待此作品,需要觀眾以感官去體驗。
 
《人間百味》的創作理念源自一次導演參觀十三世紀蘇菲神秘教派詩人魯米(Rumi)位於土耳其聖地科尼亞(Konya)的陵墓,他在那裡看到結合了冥想、舞蹈和食物的熔爐。在魯米與追隨者日常崇拜和冥想地的不遠處,有一個專為等候者預備食物的廚房。在埃布爾眼裡,烹飪的意義除了準備食物外,也是為靈魂作準備,而蘇菲教徒更把這行動昇華為「宇宙的烹飪」,即靈魂的覺醒。當埃布爾離開科尼亞後,便有了這次演出的素材,他強調:「《人間百味》是一個實驗性劇場,是人類進化的隱喻……它是一場生命的旅程。」
 
《人間百味》由一對夫婦製作paal payasam展開。 Paal payasam 是印度南部最流行的甜點之一,主要材料為米、 牛奶、椰子、糖、腰果、葡萄乾等,是prasad中常用的食物。Prasad指印度教和錫克教信眾奉獻給神之後分發的食物,通常是甜的,也帶有寂靜和恩典的意思。導演說:「食物不只滋養身體,也滋養靈魂;煮食的行動本身就是神聖的儀式」。 過去十多年,以烹飪作為神聖儀式的行動在南印喀拉拉邦(Kerala)日益普及,參與者主要為女性。2009年在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就曾為慶祝豐收節而聚集超過二千五百萬位婦女在街頭製作Paal Payasam等甜點,登上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演出初段夫婦間醞釀著衝突,隱喻了世間男女能量的不平衡狀態。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即「生命的科學」)系統中,每人身上也有男性能量流(Pingala,又稱右脈,代表邏輯與主動)與女性能量流(Ida,又稱左脈,代表直覺與被動)。在每個能量通道交織的地方,一個能量漩渦就會產生,稱為脈輪(Chakra)。至演出後半部,當夫婦同時把專注力轉回paal payasam的烹調上,身體的感覺帶領他們回歸本能和非理性,之前主導氛圍的男性能量(理性思維)開始退減,夫婦間的暗流湧動也得以漸漸化解。就如瑜伽士藉著修煉使左右脈能量交流,讓拙火(Kundalini)在中脈(Sushumna)上升,與宇宙頻率、至上意識適連結,達到天人合一。
 
整個心靈淨化過程由米札甫鼓(Mizhavu)支撐和盛載。《人間百味》的舞台空間由一個22.5尺高的巨型米札甫鼓骨架構成,十二位鼓手置於其中。米札甫鼓是喀拉拉邦寺廟及傳統宗教表演中常見的樂器,是盛載神聖的器具,以銅製為主。印度人相信銅器有療癒與淨化作用,除有助健康的許多功能外,也被認為是「生命的靈魂」,因此在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常見使用。
 
米札甫鼓鼓聲是引領夫婦從混亂狀態中昇華至神聖的重要元素。它的聲音澎湃而渾厚,演奏時擺脫現代音樂的旋律性,以純音律和穩定的節奏來協調不平衡的能量,消減頭腦(理性)運作,引領聽者回歸靈性層面。世界各地許多原始祭祀儀式也運用鼓,如薩滿巫師所用的薩滿鼓。鼓的節奏往往帶動身體律動,使我們記得身體,放下執著,找回真正的「我」,最終遇見神聖。
 
在這包含眼、耳、鼻、舌、身、意的劇場祭祀儀式中,觀眾並非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導演意欲分享在這廚房(道場)中修行的經驗,讓所有人參與在其中。現場烹調的paal payasam會於完場時分發給觀眾,分享神聖的恩典,也希望觀眾可以在這場儀式中有所感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舞台美術家,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年度最佳藝術家」及世界劇場設計大賽獎項,近年專注喜馬拉雅頌缽演奏及祭祀劇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