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風流寡婦與粵劇鳳閣恩仇未了情的共通點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04年4月13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香港藝術節協會有限公司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戲曲 »

西方歌劇一直是HKAF的重頭節目,旡如過往,今屆的歌劇也成為開幕演出的項目,不同之處是往年藝術節都會選一些古典歌劇,今年則請來柏林喜歌劇院帶來的《風流寡婦》及《費黛里奧》,其中作為開幕節目的《風流寡婦》形式與處理上跟傳統的古典歌劇分別很大。

 

《風流寡婦》的背境是納粹時代的德國,背境不但設在近代且具相關性。從舞台的佈置到演員的服裝和造型,《風流寡婦》絕對給人一種百老匯音樂劇感覺,一排長長的樓梯成了眾演員的演區,演員不時從上跑下或從下跑向上都充滿一種具速度的時代感,這種大量和極速遊走舞台上的調度在傳統的歌劇甚少見,這都正成就了喜歌劇的輕快特色,讓觀眾感受到全劇充滿動感的節奏。除了動感外,喜劇成份特別多也是喜歌劇的另一特色。

 

基本上《風流寡婦》的故事和高潮也是建基在錯摸的設計上:誰是寡婦漢娜的真命天子、男爵夫人跟漢娜的追求者有染,但男爵蔡塔卻蒙在鼓裡,他勸丹尼羅追求漢娜卻不知他是她的前度情人等等都構成一幕幕的笑料,不但推動劇情同時引發笑聲,這種處理雖然在重要時刻仍兼顧到歌唱的部份,但基本的對白也不少,可以說跟歌唱部份比重相約。大量的對白猶如在演舞台劇也跟傳統的歌劇不一樣,但同時卻豐富了舞台上的元素。喜歌劇的吸引處亦源於這些特點。

 

無獨有偶今屆藝術節的粵劇環節《大龍鳳之大時代》的首場節目《鳳閣恩仇未了情》也屬中國戲曲(粵劇)中的喜歌劇。傳統和新編的粵劇大部份仍以唱曲為主,攪笑的戲碼不算多,除了新春上演的劇目,常演的有《花田八喜》,《三笑姻緣》,《情俠鬧旋宮》,當中以這套《鳳閣恩仇未了情》最經典,其錯摸設計最為複雜和顛倒,錯摸情節一浪接一浪,先有郡主與投河者對調身份,繼有番邦蠻將隱藏身份考武狀元,癡女兒扮男裝被點中為駙馬,新房內一對假鴛鴦同時產子,老母與襯家認作有染,假裝老蚌生珠,公堂上大審錯綜複雜,番邦將軍原是中原人士等等;無論角色、關係、性別都來個大兜亂,時真時假的身份確實製造出不少笑聲。

 

正如《風流寡婦》一樣《鳳閣恩仇未了情》也有不少對白和相應的攪笑動作,其次是演員在舞台上的活動量也相對較大,作用是要加強動感和帶出一片輕鬆的喜劇效果。雖然兩齣節目有此相同的共通點,不過在宣傳方面當局似乎忽略此點,未有好好利用這個共通點,實在可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