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國勢力」對話——探索表演藝術的未來(下)
文︰張其能 | 上載日期︰2019年12月30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德國戲劇出版達人Paul Tischler
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紀錄是一道門,穿梭過去與未來。惟香港在表演藝術的紀錄與發表方面,一直未有走得太前,不論人才或資源,都未能追上本地演出的蓬勃生態。本文分別訪問捷克劇場檔案專家Ondřej Svoboda和德國戲劇出版達人Paul Tischler兩位藝壇「外國勢力」,讓讀者參詳兩地在表演藝術的紀錄與發表的狀況。二人亦將會出席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話劇團於2020年3月合辦的「有一種未來叫紀錄——表演藝術紀錄與發表國際交流會」。

 

德國戲劇出版達人Paul Tischler

 

Paul Tischler(德國)對話

 

這位身兼多職的出版達人,既是舉世知名的德語戲劇雜誌兼出版社《時代劇場》 (Theatre der Zeit[1] 之合伙人(Managing Director),也是《時代劇場》附屬書店Einar & Bert的聯合創辦人和附屬網站https://stagebooks.shop/en/ 的創辦人。《時代劇場》還開展了一個名為Hook Music的計劃,透過聯繫流行音樂的發行網絡,出版劇場音樂唱片。由雜誌暨出版社《時代劇場》、實體書店Einar & Bert、網站Stagebooks到唱片公司Hook Music,均與Paul Tischler沾上關係,這位大忙人亦樂於分享上述四大媒介如何有機地協作。

 

劇:《劇誌》 | PTPaul Tischler

 

劇:身為《時代劇場》雜誌的合伙人,你如何為這本雜誌在戲劇世界定位?也可否談談《時代劇場》作為德語戲劇世界的重要持份者,在環球發行和發展方面的現況?

PT:《時代劇場》一方面以小見大,另一方面以大見小。不論是鄉郊地區的小型製作,抑或國際都會的大型製作,其實都面對著同樣的問題,各種機遇和挑戰亦同時存在。《時代劇場》的首要定位是德語市場,但我們亦有不少出版物基於其國際化的內容,以其他語言刊印。換句話說,《時代劇場》不斷尋求擴展市場的機會,而劇場界頻繁的國際交流更令我深感著迷。我們非常榮幸以德文刊印的《時代劇場》,在海外同樣得到知名度和讚譽!更令人驚訝是好些《時代劇場》的訂戶,根本連一句德文也不會說!根據統計,現有訂戶有78% 來自德國,22% 在海外。透過特定地區的戲劇學院作為合作夥伴,我們在德國以外亦會發行某些國家專題的特別期號。

 

《時代劇場》雜誌(Theater der Zeit)每年都有一期作特定國家專題,如2017年的法國劇場別注版。

 

劇:你為何會想到成立Einar & Bert書店和Stagebooks網站https://stagebooks.shop?也可否談談書店和網站之間的協作?

PT:Stagebooks網站是一個主要為海外劇場人而設的資訊平台。我觀察到不少說外語的劇場人經常到Einar & Bert書店,他們買書後會親自取書或寄書回國。從這些訪客對劇場的興趣和熱誠,我感到自豪和喜悅!另從台灣世界劇場設計展2017(World Stage Design Taiwan 2017)的售書經驗,我們決意從德國本土和海外蒐集劇場書籍,同時提供一個英語銷售網站供全球讀者訂閱。環顧全世界,讀者確實不容易找到劇場書籍,因為這是一個小眾(niche)市場,很多出版計劃也沒有一個具系統性的發行網絡。無奈,現時仍有不少極具價值的劇場書籍,祇為某些特定的活動製作,亦祇限於本土發行。

 

位於柏林的Einar & Bert書店(Photo by Viviane Wild/Einar & Bert)

 

Einar & Bert書店內貌(Photo by Holger Herschel/Einar & Bert)

 

劇:就推廣閱讀、文學、文化活動以至創新的營運模式,Einar & Bert2017年獲德國文化部頒發德國書店獎(German Bookstore Award);《時代劇場》亦於2019年獲德國文化部頒發德國出版社獎(German Publishing House Prize),以表揚你們作為獨立出版社的突出表現。請分享Einar & Bert和《時代劇場》的成功經驗。

PT:我們有些出版計劃的確十分有趣及優秀。例如,為上阿默高(Oberammergau)小鎮出版雙語版(德/英)2020年耶穌受難劇節(The Oberammergau Passion Play 2020)的節目小冊子。根據傳統,上阿默高的村民每十年就會上演耶穌受難至死繼而復活的劇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也成了一項全球盛事。[2]

 

2020年上阿默高耶穌受難劇節的節目小冊子

 

對我來說,那些能盡顯《時代劇場》多元化功能的出版計劃也非常成功。譬如,多棲影視演員兼音樂人Christian Friedel及其樂隊Woods of Birnam以莎士比亞作品的元素創作音樂特輯,我們為其出版專書和同系列的CD。CD由我們的唱片公司Hook Music發行,書籍則由《時代劇場》出版社負責,繼而在Einar & Bert書店搞讀書會和迷你演唱會,最後由《時代劇場》雜誌作綜合報導。

 

《Searching for William》音樂專輯和專書系列

 

Christian Friedel及其樂隊Woods of Birnam以莎士比亞戲劇元素創作《Searching for William》音樂專輯。《時代劇場》雜誌(Theater der Zeit)更為《Searching for William》演唱會作綜合報導。

 

Einar & Bert書店,搖身一變為演唱會場地。圖為Christian Friedel及其樂隊Woods of Birnam演出。

(Photo by Viviane Wild/Einar & Bert)

 

劇:我們為何需要為表演藝術作存檔和紀錄呢?在可見的將來,你認為表演藝術的出版會有甚麼新的挑戰和機遇呢?

PT:劇場需要存檔方能開展對話。從我們今天取得的素材,在若干年後將會創造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檔案庫,讓未來的世代了解過去的社會、歷史和藝術趨勢。劇場作為藝術媒介雖往往有本土性和轉瞬即逝等局限,但祇要有存檔和紀錄,就能一直存在以至無處不在。

 

劇:這是你首次來香港嗎?就來港出席「有一種未來叫紀錄——表演藝術紀錄與發表國際交流會」,你將有甚麼期望和分享呢?

PT:我從未來過香港呢,實在很高興可跟同業見面和交換想法。



[1] Theatre der Zeit的英譯為Theatre of the Time,本文中譯為《時代劇場》。

[2]編按:上阿默高(Oberammergau)是德國巴伐利亞州(The Free State of Bavaria)的一個市鎮。1633年,不少上阿默高村莊居民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地方領袖遂聚會禱告,祈求天主保佑上阿默高免受瘟疫的威脅,並允諾此後會每隔十年演出耶穌受難劇以示感恩,次年以描寫耶穌受難前後事績為題材的宗教劇便如約上演。自此,上阿默高每隔十年均會上演一次耶穌受難劇,成了地方特色的宗教傳統。詳見維基百科「上阿默高」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上阿默高

 

 

所有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話劇團《劇誌》:

https://www.hkrep.com/newsletter/

 


(原載於2019年12月/第28期《劇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及項目發展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