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舞台  |  2016年   |  戲劇

本會會定期與本地或海外之報刊或媒體合作策劃藝評專欄,文章於專欄發表後,將安排上載於「月旦舞台」。

文︰維特|上載日期︰2016年7月28日
儘管目前劇場界對於新文本的定義仍有疑惑,但直面當代議題以及片段式的語言邏輯幾乎是它普遍認可的特徵。傳統劇場以對話為主的美學,在新文本中遭到挑戰和解構。在資訊爆炸、全球化浪潮興起的年代,資本主義已成為...
文︰甄拔濤|上載日期︰2016年6月27日
2016年6月 香港曾經有一本文化雜誌叫《文化現場》,編輯策劃了一個專輯,請來不同範疇的藝術家,縷述他們私密的藝術之路。尤其深刻的,是陳炳釗的一篇,名字我忘了。文中的他用在牛棚拿著一卷廁紙去...
文︰甄拔濤|上載日期︰2016年6月20日
2016年6月 我參與柏林戲劇節一事,我曾在其他媒體分享[1],也做過一些訪問。在IATC的專欄「藝評筆陣」中,我打算講一些之前未有提及,劇場工作者可能更關心的事。 基本資料還是要重提...
文︰甄拔濤|上載日期︰2016年5月23日
看大師的晚年作品,往往是一種享受。我的偶像編劇卡爾.邱琪兒(Caryl Churchill)近月在倫敦一口氣推出兩部少於一小時的劇作──《Here we go》 (英國國家劇院)及《Escaped ...
文︰維特|上載日期︰2016年5月23日
「一條褲製作」的《Gweilo》是劇團「流徙三部曲」的最終章(其餘兩部包括「流徙之女」和「黃面佬」),由芬蘭及法國籍演員孫麥凱(Micah Sandt)擔綱主演的獨腳戲,改編自 Martin Boo...
文︰鄧正健|上載日期︰2016年5月23日
「用普通但準確的語言,去寫普通的事物,並賦與這些普通的事物以廣闊而驚人的力量,這是可以做到的。寫一句表面上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寒暄,並隨之傳遞給讀者冷徹骨髓的寒意,這是可以做到的。」 ——瑞蒙.卡佛 ...
文︰時惠文|上載日期︰2016年5月9日
帶著興奮的心情入演藝學院觀賞了由莎莉.庫克森(Sally Cookson)導演的兩幕舞台劇《簡愛》,離開劇院的時候心情複雜。此劇在2014年由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布里斯托爾老域劇團(Bristol Ol...
文︰吳俊鞍|上載日期︰2016年5月9日
「一切都是假的,怕甚麼?!」筆者面對著小劇場工作室只有半個客廳左右的舞台,呆呆望著黑板上寫著的這字句。甚麼為之綵排?綵排是為了正式演出時不致犯錯。演員們為求力臻完美,往往都會綵排不下數十次;只不過,...
文︰劉亮之|上載日期︰2016年5月6日
2016年3月是我的「莎士比亞月份」,因為在莎翁忌辰四百周年,我一口氣在同一個月內觀賞了「第四十四屆香港藝術節」的四齣莎劇,包括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的「王與國」系列(《亨利四世》上集、《亨利四世》下...
文︰蔡元豐(家書)|上載日期︰2016年4月25日
2016年4月 莎劇《馬克白》既以刻畫黑暗心理見稱,鄭傳軍為第十屆華文戲劇節執導閉幕節目,重演此劇,遂以陰暗為基調。綜觀全劇,趙婉妏的表現主義佈景是八塊灰黑的台板,頂懸一塊同色而龜裂的板,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