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  2014年
文︰邱少彬|上載日期︰2014年9月17日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與香港中樂團合作出版導賞手冊,想我就關迺忠的作品作些推介。老實說,我認識關先生三十年,但主要接觸是他任香港中樂團總監的階段,其時我仍是香港中樂團樂師。他離職後,雖也偶爾...
文︰老鑼|上載日期︰2014年9月17日
1993年,我去到上海音樂學院學古琴,那時候很多在德國的人問我,你怎麼對中國音樂有那麼大的興趣,這麼愛中國文化?其實不是。那時候我就好奇,我覺得中國音樂沒甚麼,但我也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那麼偉大文化的...
文︰曾文通|上載日期︰2014年9月4日
《人間百味》是一個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情感的感官之旅。整個演出(或許可稱為劇場祭祀儀式)發生在廚房。導演羅伊斯頓.埃布爾把劇場轉變成廚房,而廚房在他眼中也即修行的道場。他指這個演出沒有明確...
文︰胡銘堯|上載日期︰2014年8月22日
2014年8月 每年三月,香港的音樂老師和學生都會忙作一團。全香港最大規模、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學校音樂節,牽動著全港學校的時間表,音樂老師、樂器導師和同學們的作息,甚至是家長們的日程。音樂節由香港...
文︰洪思行|上載日期︰2014年8月8日
筆者最近在看《並行與弔詭》,書中記錄了薩依德(Edward Said)和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的幾段對談。巴倫波因在書中表示他認為鋼琴家是在創造幻象,因為聲音終歸會轉為靜默,鋼...
文︰胡銘堯|上載日期︰2014年8月7日
2014年8月 2014 年 5 月,《金融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英國舉行的格林德波恩歌劇節 (Glyndebourne Festival Opera) 的評論。文章作者給予開節戲碼,理察.史...
文︰鄭政恆|上載日期︰2014年7月30日
香港管弦樂團自1974年開始職業化,經過林克昌、蒙瑪(Hans Günter Mommer)、董麟、施明漢(Kenneth Schermerhorn)、艾德敦(David Atherton...
文︰鄭政恆|上載日期︰2014年7月29日
在香港管弦樂團的第四十個樂季,有三個九點鐘音樂會節目:一是「藍色狂想曲」,重點是憑著尖端科技,歌舒詠(George Gershwin)的親身錄音與港樂一同合奏《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
文︰葉浩堃|上載日期︰2014年6月3日
合唱對香港的觀眾絕不陌生,特別是如筆者般土生土長的一代,從牙牙學語,再經歷十多年校際音樂節的洗禮,以至於大學時期每日練唱烏克蘭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的階段,合唱從來都未脫離日常的生活。多年下來,雖算不上...
文︰林佩詩|上載日期︰2014年5月28日
我在葵青劇院演藝廳看了《藝術家的生涯》的歌劇演出。劇中主要表演者有魯道夫、咪咪、慕瑟塔及馬切洛,另外還有指揮黃念郇及導演盧景文。 歌劇的故事是魯道夫和咪咪相愛在一起,而慕瑟塔和馬切洛是曾經的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