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2018年
文︰黎曜銘|上載日期︰2018年6月29日
最常見的敍事藝術,包括電影、電視以及話劇,觀眾大多隔着第四堵牆,以第三者的身份來閱讀故事。而為了豐富與發展敍事藝術的形式,不少藝術家亦會嘗試打破第四堵牆,與觀眾對話,邀請觀眾參與其中,甚至有作品會帶...
文︰周凡夫|上載日期︰2018年6月29日
香港藝術節一如香港好些文化藝術團體,採用非牟利機構的模式運作,除了來自政府的撥款,便要靠票房收益及社會企業團體及熱心人士的贊助及捐款。今年(第46屆)的預算約為一億二千五百萬元(港幣,下同)。來自香...
文︰梁妍|上載日期︰2018年5月31日
我說的是自己。我已經很久沒有從頭到尾、完完整整地仔細讀完一篇劇評了。或者這樣說,我記不起上一篇打動我的劇評是誰寫的,寫甚麼。 這個狀態讓我十分不舒服。直覺告訴我,這樣不妥,所以我開始花時間去想...
文︰甄小慧|上載日期︰2018年5月16日
2018年5月 香港演藝界有創作自由,卻沒有製作自由。製作對表演藝術非常重要,無論是「九大」藝團也好,中小型團體也好,賴以生存和長遠發展就靠經典劇目(repertoires)。製作...
文︰江祈穎|上載日期︰2018年4月30日
跟澳門城市藝穗節的朋友閒聊並從中得知,澳門正式演出場地甚稀,在會社制度下,藝術團體零聲散落,在城中各個非正式場地滋長,偏偏演藝政策及管制卻日漸收緊,藝術表演的發展難上加難。然而狹處縫生,藝術家總有靈...
文︰凌志豪|上載日期︰2018年4月27日
國際大型藝術博覽會──「呃巴嫂」(Art Basel Hong Kong) 一年一度襲港後,過了差不多一個月,這個平時對藝術文化漠不關心的城市又從一片文化熱中冷靜下來。在藝術博覽會進行期間,有不少國...
文︰羅永生|上載日期︰2018年4月24日
2018年4月 按照一般的學科分類,表演藝術和人類學是分屬不同領域,然而,兩者都以「表演」作為研究的對象。表演藝術專注於主題與技巧在美學上的意義和價值,人類學則分析表演活動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文︰羅永生|上載日期︰2018年4月10日
2018年4月 表演研究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緣起可以追溯至六十年代以紐約為中心的劇場前衛派運動。當時的劇場前衛派,不斷探索如何打破當代劇場把觀眾和表演者生硬地分割起來的形式,進而找出如何能...
文︰江祈穎|上載日期︰2018年3月16日
「文化沙漠」一詞已在久遠的記憶之中。 香港的表演藝術百花競開,文化力量與國際視野之廣大,不下於歐美繁榮之都;演出數量之多,在文藝表演資訊網站就能一看究竟。無需政府推動,各藝團都充滿動力,他們需...
文︰凌志豪|上載日期︰2018年2月9日
最近與藝評前輩談起我們年輕一輩藝評人的書寫環境,好像跟以前大為不同。這個時代,沒有一本紙本刊物成為藝評的中心點和發表園地,成為一個文化象徵符號,帶領一代人的思潮。誠言,文章的發表園地的確不斷減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