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魚的《金魚之島》
文︰廖嘉霖 | 上載日期︰2013年12月3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攝影:Henry Wong
節目︰金魚之島 »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5/9/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假如要筆者籠統地簡介《金魚之島》(下稱《金》),也許會形容此劇是一個「關於兩顆寂寞的心如何走在一起」的故事。 來自深圳的阿平,為追求兒時夢想不惜放棄工作嘗試創作小說。 來自香港的April則因與父爭執憤然離家出走,最後來到這個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家中,但求找到一處容身之所。 阿平父母雙亡隻身一人,April離家出走無人依靠,兩個在世上本無憑依的人就這樣遇上,從而展開一次打開心靈之旅。 然而就筆者而言,角色的寂寞雖能從對白上理解,但卻始終未能感受到那種理應非常沉重的寂寞情懷。 情況就好像此劇雖名為《金魚之島》,看畢全劇卻無法將金魚和該劇連成一線。 本文將嘗試從角色背景和舞台設計兩方面解釋箇中原因。

 

《金》 劇雖然一直圍繞著一個深圳男孩和一個香港女孩,但不知是否怕引起觀眾對中港關係的過度聯想,編劇在劇中刻意模糊他們的背景,甚少描寫身處的環境及周邊事情,集中敘述角色的心路歷程和二人關係。 然而,把重點放在角色身上是一回事,角色本身卻不可能不受身邊環境影響。 姑且不說一些如政局、生態等大環境的事,他們的成長、娛樂、交友、牽詞用字等卻必然因成長地不同而有所差別,相處時亦一定會發生所謂的「文化衝突」。 這些「文化衝突」只要處理得宜,非但不會轉移焦點,反而可以豐富角色面貌,那麼演員在演繹時便不用過於依賴對話解釋角色,而是用動作演活角色。

 

坦白說,《金》劇其實有些與環境有關的線索,但這些線索一來少得可憐,二來亦多由角色說出而非融化在生活當中。 假如阿平不是間中講及幾句普通話和後來一段關於深圳的感想,觀眾必然不會知道這是一個關於深圳的故事。 當觀眾連「知道」也有一定難度時,自然亦難以「投入」甚至「感受」劇中發生的一切。 筆者認為,像《金》劇這種如此寫實的劇本,令觀眾真切感受和相信台上發生的事該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 既然編劇沒有選擇抽空時代背景來書寫故事,那麼他便有責任將角色的真實感呈現觀眾眼前。 同理,假如阿平在他的小說《金魚之島》內不談金魚的話,那座島還算是金魚之島嗎?一旦觀眾開始對台上一切產生疑問,劇場的魔力便隨之瓦解。

 

假如沒有適當技巧,再好的理念亦顯得孤掌難鳴。 就像現時劇中包圍屋子的那條「河流」一樣,縱使設定精彩亦因技術問題而失色不少。 《金》劇的舞台設計可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男主角平的房子,觀眾主要看到廳房合一的設計,另外亦有三度門分別可通往街外,廁所和廚房。 第二部分則是一條以半圓包圍房子的「河流」。  雖說該劇的舞台設計共分兩部份,但大部份的劇情都在房子發生,直至後來平和April因事爭執,April憤然離開,平擔心尋找才走到「河流」上去。 然而這時已幾乎來到劇作尾聲,河流要待此時才上場,難免浪費了設計師的一番心血。

 

筆者因當時坐在劇場首行,早早便看到河流,相對亦較易掌握到全劇重點所在。 因為「河流」的設計一方面能象徵分隔香港和深圳的深圳河,或者視為人與人內心之間的防線,甚至乎能突顯出劇中兩個主角坐困孤島的落寞感覺,可謂一舉三得。而且,在極為寫實的房子外加上一條河流,除了本身的豐富意象外,亦能先給予觀眾一點心理準備,知道該劇並非全然以寫實手法處理,那麼當面對一些較為超現實的場景時便能及早適應。 然而,筆者在座談會時發現原來因為燈光問題,很多觀眾在演出初期根本沒為意有河流的存在,直至演員走出房子時才「真相大白」,真可算是為時已晚。一條費盡心思打造的河流,卻因燈光及走位問題令它在部份觀眾面前「隱形」了足足大半場,甚為可惜。

 

縱使《金》劇存有以上不足,整體而言筆者仍然頗為欣賞。 原因就在於創作人的真誠創作。 雖然客觀上未能徹底信服,然而《金》的態度卻非常討好,筆者尤其喜歡阿平在面對瀕臨崩潰的April時,選擇分享自己的經歷安慰對方。 他沒有站在高高在上的道德高地教訓對方,同時亦沒放大自己的經歷以暗示對方的經歷微不足道。 相反,阿平只是在旁溫柔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縱使這樣有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傷害,他仍願意相信April,與她分享收藏多年的內心秘密,藉此告訴April情況沒她想像中差,結果不單開解了April的心結,亦讓自己走出困局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小說。筆者深信,坦白是建立溝通和關係的唯一渠道。一如戲劇的其中一個面向,就是讓創作人向觀眾藉著訴說故事來分享生命。 就這樣,讓創作人與觀眾能在劇場內默默互訴心聲。 此情此境,難道還不夠動容嗎?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