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的垃圾房間
文︰舒志義 | 上載日期︰2013年10月18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阮漢威
節目︰房間 »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日期︰22/06/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由「天邊外劇團」和「香港戲劇創作室」製作、潘詩韻編劇、陳曙曦導演的《房間》,意念來自年前青文書屋老闆被書活埋一事。本劇希望探討書本的價值和市場的關係,重新思考資訊與知識傳播背後的信念。故事說劉教授把自己關在房間內五年,不理妻兒,專注於做學問。期間與傳媒大亨梅鐸的太太和著名美國傳媒人Oprah Winfrey洽談主持書籍介紹節目之事,之後梅鐸太太帶著拍攝人員入侵房間讓劉教授完成主持人的工作。最後是妻子決定跟他離婚,帶走兒子……

 

進入劇場之際,首先被散發著書香的觀眾席設計吸引和迷惑──究竟坐哪裡好?觀眾席的椅子全被收起,取而代之的是矮如石頭的一箱箱書。似乎導演要觀眾看戲時被陌生化地如坐針氈,不要太投入,一邊看戲一邊要不忘反思?邀請觀眾反思的,似乎是出版業在消費主義澎湃、市場主導的情況下,作者能否堅持創作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作品的問題。

 

傳媒扮演了宣傳和控制大眾品味的社會建制,惡性循環地使出版社為了討好讀者的口味而限制了作者的創作方向,製造了一堆堆垃圾文字、垃圾書籍。在劇中,一身讀書人風骨的劉教授(余翰廷飾)一口拒絕傳媒大亨梅鐸太太(廖淑芬飾)的銀彈攻勢,不肯為她寫評論以挽救其王國;另一邊廂獨得才情橫溢的名嘴Oprah Winfrey(廖淑芬飾)邀請他主持讀書會,令他蠢蠢欲動,後來他才知道原來Winfrey也是為梅鐸太太工作的,遂跌進其天羅地網,不能自拔。

 

潘詩韻經營了一個讀書人因爭逐榮譽而慘遭財團利用收買的有趣處境,彷佛揭示了讀書人、創作人的人性弱點,謀殺創作的不單是文化的低落,也與創作人的本性有關。如果這是編劇的原意,似乎導演可以在劉教授的形象上再下點功夫,使其更形立體(例如他因圖書館也要以他房間內的書架為設計藍本,也要沾沾自喜一番的那種自大自傲自戀)?至於要帶出文化人被消費主義吞噬的悲劇,我建議如果編劇安排劉教授在讀書會中運用其語言包裝手法,居然介紹他自己一向最鄙視的低俗書籍(而不是現在的季羨林作品),就可盡收諷刺效果?其實,現在Oprah Winfrey的浮誇形象也許亦為這一諷刺而設計?

 

關於劉教授自閉房間不理妻兒這條支線,我在演後座談時提出這條支線可能會淡化了出版價值的有趣討論,編劇說她最關注的始終是人的生活狀態。但正如另一位觀眾說得好,現在觀眾看到的是,劉教授好像因為要進行學術研究才忽略了家庭,這等於將學術和家庭放在不必要的對立面上,我很同意這個分析,我的意思是,學者因為學術研究或著作而忽視家庭的情況並不普遍,那麼,劉教授犧牲家庭的幸福,跟他為提升出版質素所作的貢獻就沒有本質上的關係,他的家庭生活狀態,跟事業生活狀態就只是兩種狀態的偶然並列,這樣並沒有把出版價值的議題深化,而是淺化、淡化。

 

其實,社會大眾的口味膚淺和多元,除了跟傳媒有關外,是否也跟影像和互聯網科技進步,甚至各國政府致力發展多元智能有關呢?文化價值應由甚麼準則、誰的準則來決定?導演在演區近「台口」處放置了一列電視機,現在播放的是同一條片,如果考慮每個電視機各自播放不同的節目和互聯網影像,感覺又會如何?這也許可以產生更為豐富的視聽經驗、想像空間。


(原載於2013年10月《Clip》)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香港教育劇場論壇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