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咪理,我愛你,死未!劇評
文︰曲飛 | 上載日期︰2006年5月1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風車草劇團
演出單位︰風車草劇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21-23/4, 11-14/5 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近期在香港戲劇界中,由邵美君、湯駿業和梁祖堯所創辦的「風車草」劇團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原因當然是與他們和楊詩敏聯手演出的音樂劇,《你咪理,我愛你,死未!》的觀眾反應有直接關係。劇團由零三年成立至今,日子並不算長,而製作產量也維持每年一齣,有這樣的成績,確實難得。不過,以筆者觀察,就劇團在未來的發展路向而言,還有一段摸索期。所以《你》劇的成功,筆者希望除了令劇團創辦人欣慰之外,也能使他們計劃出劇團未來的發展方向,不要錯過現在的優良氣候和土壤。

 

說回《你》劇,筆者半年前在西灣河文娛中心看過首演,「風車草」四位演員的演譯加上原著編劇Joe DiPietro的視野,令筆者深深愛上這齣音樂劇,今次再看文化中心劇場的重演,亦無減筆者對劇本的喜愛。作品是以廿一段獨立故事去串聯六十五個在愛情路上的男女,描寫層面廣泛,筆觸深入淺出。而這些角色只由台上一對男女演員一手包辦,透過他們百變的造型,又唱又跳的演繹,令觀眾找尋出自己在戀愛上的影子和回憶。

 

整齣作品可劃分成二部份,上半場主要寫男女之間求偶過程的心理,中場休息後,主要集中寫婚姻和有了所謂名分後男女的相處心態。兩者所表達的訊息各有不同,站在導演角度來看,就是要處理如何將兩者共融,令觀眾在笑聲中發現自身,繼而發出「我在取笑自己嗎?」的提問。

 

就這一點,作為導演的陳曙曦是明白的,所以在一些個別場景中,有意無意之間滲出一些象徵意義的手法,讓觀眾思考。例如劇中導演便統一地藉「人眼」作為提問者的象徵,不論在台上的衣架、閃球、活簾等等,均藉這隻「人眼」的設計,刺激觀眾思考,效果如何則因人而異,不過對筆者個人來說就幫助不大。原因是,其實在原著劇本裡,已經存有充分的相關元素,讓觀眾思考自身的感情生活,不論在角色身處的環境、歌詞或情節上均有跡可尋。故此,筆者著眼點在於,現時到底能夠在舞台上,彰顯到多少劇本結構上的用心舖排,不至令作品流於過份的娛樂性。

 

現階段,導演是選擇了先取得觀眾的注意力為首任,讓觀眾在每段獨立故事中,先得到娛樂上的滿足,再進一步嘗試讓他們思考。這樣取捨是無可厚非的,任何舞台表演,如果不能將觀眾的焦點停留,那甚麼藝術性、思考性等詞彙都不用談論了。不過,這又引伸出另一問題,就是導演了解自己的觀眾幾多?以他們的觀劇水平,能夠承受幾多原著劇本內已有的提問。以筆者觀察所得,導演對劇團的支持者還在摸索階段,看來要拓寬和教育他們的觀劇視野,還須一段頗長的時間研究。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劇評人、藝術文化評論員、藝術活動策劃人。

 

現為香港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香港戲劇協會成員、IATC(HK) 劇評人獎及香港舞台劇獎評審委員;網站訪談節目《藝術有時》主持人;香港學校戲劇節首席評判;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101arts.net藝術新聞網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