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我之旅」——水中之書到底多快樂?
文︰黃韻宜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水中之書 »
主辦︰香港話劇團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7-28/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金融海嘯當前,凡是掙錢的人都顯得有點「灰頭土臉」,不過大家倒願意週末花點小錢進劇場小坐一下,以求消解——不料這時候,賴聲川來「香港話劇團」排的《水中之書》劈頭蓋臉就問「什麼是快樂」,還真是怔住了。

 

故事並不複雜。一對青年男女,男的E-banker突然失業,女的「快樂學」教練感到工作空虛無力。這時男的遇上了自己的回音,這個回音與自己的性格完全不同;女的遇上了一個來自另一個時空的女孩,這個女孩一生都被困在一間小屋裏。兩個失意的年輕人展開了一次對自己前世今生的探尋之旅,並在這個特別的旅行中,重新認識了自己。

 

平衡的觀賞

 

就像人們之前評價賴聲川的作品一樣,這部劇也是「禪式」的,當然不是演員對著觀眾念經說法,但確實在悲喜之間找到了一個舒服的位置,讓觀眾平衡安靜地看完故事。這種「平衡」表現在故事結構的安排上,也表現在舞台的藝術處理上。

 

男主角Jason遇上自己回音的時候滑稽詼諧,觀眾一面看Jason被噪音干擾得直跳腳,一面看「回音」不緊不慢重複,劇場裏笑倒一片;而到了女主角的部分,只要Vivienne和小女孩在一起,尤其是觀眾察覺到兩人之間奇妙聯繫的時候,自然會被真情溫熱感動——轉變的過程自然流暢。此外,在處理「前世」和「今生」的問題上,賴聲川也得心應手:這在女主角和小女孩的關係上特別彰顯,也是全劇最好看的地方:前世一個做母親,給另一個無私的愛,今生以另一種特別的方式調轉回應,真可謂玄機重重,真情悠悠。

 

在這樣精巧的敍事中,舞台的佈景被設計成一個大轉盤,除了可以減輕不必要的搬運之外,也暗中照應了故事的環狀構架,甚至禪宗裏面「圓滿」和「輪迴」的概念。半透明的幕布不時落下,投影出大海的輪廓,更增加了詩意和讓故事和佈景渾然一體的效果。

 

靈性的觀看

 

賴聲川的創作另一個著名的特點是他的「集體即興創作」,在基本的構架已經成形之後,演員和導演來集體完成所有台詞的創作,這就是為什麼賴聲川的戲中人,無論舉手投足,還是妙語連珠,都讓人倍感親切和自然。就拿一個配角,快樂學課程的老闆來說,他見到別人就要「Hug下」,動輒就讓別人看著他的眼睛來找「真正的自我」,充當的總是安慰別人的大好人,但他的言語動作之間又活像一個香港街上隨時可以看到的廣告推銷員,油嘴滑舌且重複機械。顯然,創作過程中,導演以及每個演員對生活的觀察,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角色的表演裏面,儘管賴聲川本人在香港搭小巴都會迷路,但香港觀眾看這齣戲,不但不會覺得思路受阻或者台詞蹩腳,反而對於香港本土生活和文化的認知,這個「異鄉人」不僅掌握得恰到好處,還富有靈性的眼光,發現一些本地人很難發現的東西。

 

現實的觀量

 

還是要說回「快樂是什麼」這個劇裏乃至當下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結尾男主角在街頭表演,類似行乞卻樂此不疲,女主角也真正投入到了「快樂學」的教學裏面,因為在劇中的旅行之後,他們都看清了自己,覺得應該「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但是,看過的人是不是就真的可以像《水中之書》那般寫意地生活了呢?

 

就在上個星期我的一個同學自殺死了,20歲出頭,風華正茂,之前沒有任何反常的表現,走的時候把自己的雜物和瑣事處理得乾淨利索——完全自知,一切盡在掌控安排之中。認識自我的過程往往是複雜而充滿痛苦的,在人群和物質中生存,每天要面對四面八方的衝擊和壓力,更多時候想的並不是簡單的找尋快樂,而是怎樣在遭遇中掙扎,越掙扎,越是可以看清自己陰暗悲觀的一面。如果在這種長期的壓抑面前,《水中之書》裏面主角的尋根之旅,或者是叫「尋我之旅」,就顯得太樂觀,太夢幻,太玄妙,以至於到稍縱即逝,到虛無縹緲了。值得高興的是,對於那些倏然間想從中環的角落裏抬頭望望天的人,這場劇會給他們縈留下一股淡淡的感動,但願這股感動,最終可以醞釀一股強韌的力量。

 

「尋索戲劇和生命的多角度賞析──主題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話劇團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黃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