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之書的戲劇魅力
文︰李伽辰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水中之書 »
主辦︰香港話劇團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7-28/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萬千山河,水永在流。激起了無限的浪花,經過了變化的路途,洋溢著絲絲的襌意。不叫做《水中之書》還可叫做甚麼?

 

女主角Vivienne是「快樂學」教練,男朋友Jason是個失業的銀行家;他有天發現有個人時刻跟隨他並回音一般地重複自己說的話;Vivienne則在母親留下來的老房子中,發現一個從未走出過家門的小女孩;Vivienne漸漸弄清小女孩的秘密,而Jason卻與「回音」激烈鬥爭得幾乎精神分裂。

 

男女主角兩個人的故事各自獨立且有密切的聯繫,成為整個話劇的兩條主線,最終隨著小女孩消失,Jason事業失敗,兩人各自走回正常生活的軌道而結束。賴聲川導演一直強調Journey這個字。每一個人物的經歷都是一段內心變化的旅程,無論是以喜劇結尾或是以悲劇告終,這個旅程都會在心底刻下一些感悟。

 

有感悟那麼這部戲的目的便算是達到了吧。在我看來,其實將「快樂」定為關鍵字就已經使得話劇的主題有了點說教意味。因此為了避免過於說教,劇中加入了不少富有喜劇色彩的元素,比如Jason被認為是巴哈轉世;比如叫「流浪」的通靈先生突然聲稱自己是Vivienne的父親;比如某路人會拍拍對著「回聲」怒吼的Jason說自己也會對空氣說話……這些喜劇元素幾近荒誕,但並不具備刻意而為的笑點,反像是靈感突現的產物,其中的滑稽與幽默亦是自然的。然而這些在觀眾看來完全不嚴肅的人物說出的話中,又往往是佛法在不經意地流露。

 

Vivienne在「快樂學」課程時談及「活在當下」:當念頭出現,讓它立即消融,如水中寫書法一樣。看戲的時候,我們會對Vivienne誇張的表演一笑而過,而看完之後卻發現這句話反覆縈繞。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些不得不說的大道理就這樣巧妙地說了出來。

 

很多戲中的內容是不宜深究的。Vivienne與小女孩的故事中,時空的交錯已然令人眼花繚亂;Jason和巴哈怎樣決定誰的意識由誰控制……諸如此類的情節,硬要深究的話,怕是連導演本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情節可以安排得嚴密,每一句台詞和每一個物件也可以有其確鑿的隱意,但這一場戲全然不適合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評論。小女孩的身份,回音的存在,時間的錯亂等等一切說不清的內容,本身就有其亦真亦幻與荒謬無常的魅力所在。正因在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戲劇的魅力才得以充分發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創作過程中的靈感。

 

《水》是賴聲川與演員們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完成的;我有幸觀看了這部戲的綵排。我坐在距離演員們不到十米遠的地方,看著他們讀著手中的稿子,有時候甚至會互相提醒對話進行到哪裡和接下來的內容,即便如此也可以表演得那麼投入那麼自然,沒有燈光沒有旋轉舞台,身著隨隨便便的衣服,只靠單純的表演就已經極富感染力。然而看完正式演出,我反而有些許失望,覺得處在初步定型期的《水》更加吸引人。燈光、舞台、紗幕、服裝、道具全部精心安排過,登得上大雅之堂卻失去了不少原始的可愛之處。有一些設計略顯多餘,比如Jason的黑框眼鏡遮住了他原本誇張、豐富的面部表情,小女孩的裙子過於寬鬆而使演員十分微妙的體態語言未得以充分表現──那恰是綵排中我幾乎拍手叫絕的部分。也許即興創作最為精彩的在於創作的過程,而非最後搬上舞台的效果。

 

我不敢說《水》會讓我重新思考快樂的意義,但讚歎的還是作品本身的魅力。是現實、夢幻、佛法、即興、幽默、靈感、慌亂、溫馨、給予、感恩等等一系列看起來不怎麼相關的字詞交織在一起所帶來的感動。

 

「尋索戲劇和生命的多角度賞析──主題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話劇團合辦及統籌。
 


(原載於2009年5月《藝訊》)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李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