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生物的不可思議生存大搜奇
文︰賴勇衡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27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異人實現劇場
演出單位︰異人實現劇場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6-14/6/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生命的意義是甚麼?當還原論者把人類文明與文化最終歸結為弱肉強食,為生存資源與交配而競爭的時候,還可有人禽之別?《生物的不可思議生存大搜奇》嘗試把把人與動物並置、對比,放在生物演化以至宇宙洪荒超宏觀視野中,重新審視人生與生命,像動物紀錄片一般呈現Homo Sapiens的生態多樣性。

 

「生」劇面對龐雜的主題,捨棄傳統叙事,以「斬件拼盆」的結構呈現多個片面。這方法既增加了叙事的角度,也在舞台運用和表演形式方面有更寬裕的空間去嘗試。當中優劣可見於對主題的探討是否深入、演繹是否豐富,而且兩者是否渾成一體。然而「生」劇卻表現得力有不逮,通識有餘,深度不足。拋出了很多問號,但缺乏洞見──畢竟「人在宇宙中只是微塵」、「食色性也」等等並不是甚麼創新的說法。

 

「異人實現劇場」向來著重劇場語言和表現方式的多元化,而非文本先行,故此「宇宙人生」所引發的哲理深究陳義太高,不好處理,可惜在表現形式方面,仍不免教人失望。《生》劇只就題材作出生活化的聯想,例如把老虎擬人為「古惑仔」、把熊貓擬為「港女」;然而作為「生物大觀」又不見演員在演繹各種動物的形體動作上下功夫,基本上看到的還是人,仿擬動物,論述生命(只有人類才有的行為)而非表現生命。另一方面,很多設計都見只有惹笑效果,但表演形式卻與內容脫鈎;例如說蟑螂生命力頑強,沒了頭部仍可生存的一段,台上有兩隻「蟑螂」把另一蟑螂的頭當足球來踢,內容卻透過字幕投射直接告知觀眾──既可直接閱讀文本,就毋須為了讓舞台上「有戲可演」而插進這一段踢球了。結果是,內容方面欠深度,演繹方面太浮淺。

 

其實熊貓與老虎的數場戲也有精采之處,可以大加發揮,例如「管理員」透過音樂指導兩頭動物做體操;猜對了被期望的動作,換來《百萬富翁》節目「答對了」的音效,諷刺社會及媒體對人之規訓;「古惑仔」和「港女」的社會角色與動物隱喻也很貼切,其實可以加入更多「動物—社會角色」,加深描寫脫離自然狀態的人,在現代社會中的「生物多樣性」(或絕種)的問題。以此為軸心鑽研,其實仍可串連「被馴養 vs. 野生」的矛盾、蟑螂生命力比人頑強等題目,在開放性與整體性之間取得平衡。


(原載於2009年8月第43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及電影評論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博士候選人。網誌及Facebook專頁:我不是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