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聖荷西謀殺案──你們在笑甚麼?
文︰心苗 | 上載日期︰2009年10月2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聖荷西謀殺案 »
主辦︰香港藝術節協會
演出單位︰劉雅麗鄧偉傑彭秀慧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3-13/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因故未能看《聖荷西謀殺案》的首演,錯過了熱烈的討論;這次看了重演,有一些想法,希望還未太遲。

 

在約兩小時的演出中,觀眾的笑聲此起彼落。雖然我對喜劇有冷感,但我還是認為有些段落其實不應該笑。例如在戲劇的未段,「Tang」(那不是他真正的名字)對Sammy「施暴」、二人對峙,觀眾的笑聲是不少的。我明白演出通俗劇(Melodrama)的基調,可是觀眾的笑聲還是讓我覺得很疑惑,你們在笑甚麼?因為演出是通俗劇,所以觀眾就放輕鬆了,於是看來將要發生的強暴,都變成笑話了嗎?以往,觀眾曾經對劇院中發生的種種都信以為真;今天觀眾不再無知,但換來的必須是笑聲嗎?是我們對這些壞事都集以為常了嗎?是劇場娛樂化了嗎?娛樂就得笑嗎?今天的劇場不得不讓觀眾笑嗎?也許我又反應過敏了。

 

話說回來,劇本與演出雖非十全十美,但已是近期的佳作了。劇本厲害的地方,是它能一直維持觀眾的注意力。戲劇吸引觀眾的方法,不外乎笑料以及引起懸念,這一點編劇是交足巧課的,但懸念方面則略有不足。劇目叫《聖荷西謀殺案》,觀眾很自然的在期待謀殺的發生,而戲的懸念亦是來自謀殺案三個字。若認為這是個緊湊的偵探劇,觀眾大概要失望了。戲的發展,源於Sammy的到訪。簡述劇情,可以說是「Sammy到異鄉探望朋友,卻發現朋友的秘密,最終被殺。」可是,劇情並非急轉直下,一齊都是「平穩」發展。由Sammy與「Tang」交談、到Ling的盪碟子盪傷了Zoe、再到「Tang」離家出走,我還未看出任何謀殺的端倪,最多只是「Tang」和Ling之間的糾紛升級而出現打鬥、以致誤殺。

 

當「Tang」泥醉的回到家中、吸食大麻、甚至因而對Sammy不軌,我們都可以解讀為「工作能力不高的丈夫,在控制狂妻子的壓逼之下走投無路,而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及後Ling回家,我曾忽發奇想,謀殺是否不會在演出中出現?謀殺,如果成功的話,會導致死亡。但死亡,是否必然是生理上的死亡呢?劇中的「Tang」是生存還是死亡呢?若果「謀殺」指的是「Tang」的「死亡」,再比對戲劇在香港人身份方面的論述,則可堪玩味。

 

不過,謀殺還是發生了。

 

戲劇的未段,Ling與「Tang」的秘密以對白來揭露是有點突兀的。但細看劇本,其實埋下了不少伏線。例如Ling一再強調「Tang」有哮喘,所以請Sammy不要吸煙;可是在「Tang」離家出走歸來後,竟吸起大麻煙來。我當時的解讀是「Tang」自暴自棄的表現。我想演出/劇本的最大問題是,Ling一開始就太過強勢,以致「Tang」的反抗變得很「正常」。若果把Ling對「Tang」的控制演繹為一種較軟性的操弄,讓觀眾對「Tang」激烈的反應感到疑惑,最後才揭露他們這種畸形的關係,也許能使整個演出更上層樓。

 

雖然對演出的選擇存有疑問,觀賞時也不很愜意,我想我還是喜歡這個戲的,因為它是可貴的本土創作,也算是能呼應時代的戲劇。希望莊氏在產後,能盡快復工,繼續為香港劇壇貢獻。


(原載於2009年10月第45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由身藝術工作者。繼續於書本、劇場及實踐中尋找連結藝術與社會的方法。自由身藝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