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馬波伯」的重演與重現
文︰唐嘉慧 | 上載日期︰2003年10月25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節目︰梨園四泰斗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香港八和會館 »
地點︰高山劇場
日期︰24 - 25/10, 7 - 8/11/200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梨園四泰斗」是今年「中國傳奇」藝術節唯一一個粵劇節目,也是香港八和會館「近百年香港粵劇回顧與前瞻」的系列節目之一。

 

「梨園四泰斗」節目執行統籌區文鳳表示,要選出四位在近百年香港粵劇發展史上具深遠影響力的名伶,當非薛覺先、馬師曾、梁醒波和靚次伯莫屬:「近百年的粵劇傳統可以說是建立在薛、馬二人身上;波叔﹙梁醒波﹚的表演是超越時代的;四叔﹙靚次伯﹚的工架保留了傳統程式,唱腔則富有傳統韻味。薛馬波伯的藝術各有特色,並且一直保留到現在,而他們都對粵劇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梨園四泰斗」會推出四齣分別是「薛馬波伯」的名劇──《花染狀元紅》、《搜書院》、《白龍關》和《碧血寫春秋》。「《花》劇是觀眾較為熟悉的薛派名劇,有受落的愛情線,而且主題輕鬆、樂觀;《搜》劇是馬師曾藝術理念的總結性演出,貫徹了他那以戲為主、劇情內容要反映現實、戲劇要和社會產生互動關係的藝術主張。」區文鳳說:「《白》劇則是波叔晚年的作品,波叔的角色是以丑生行當作俊扮演出,而甚少反串的波叔更在其中一場戲中反串一名村姑,極為俏皮、鬼馬;《碧》劇是四叔晚年的開山戲,而且擔戲甚重,可以說是『由頭帶到尾』,戲中亦有很多盡顯四叔藝術的傳統排場和工架程式。」

 

除了《白龍關》因劇情需要作出了小部份改動之外,基本上這四齣名作都是「原汁原味」搬上舞台,讓戲迷重溫經典的演出。但演出者當然不是薛馬波伯四位已故名伶,而是由三位當時得令的老倌──尤聲普、梁漢威、龍貫天去擔大旗。

 

將會在《白》劇中演繹波叔的角色以及在《碧》劇中演繹四叔的角色的尤聲普表示,基本上他會依照兩位前輩的路子去演出,但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例如在《白》劇中反串村姑那一場,波叔的演法是以『搞笑』為主,我則會著重花衫戲的演出,把旦角的亮相、動作盡量表現出來;至於《碧》劇,我會在四叔的表演方式上作一些加減。總之,在呈現四叔、波叔的面貌之餘,使到角色有骨、有肉,而這些『骨』、『肉』就是我的演繹。」

 

龍貫天則會演繹《花》劇中薛覺先的角色,他表示會循著薛派的演繹方式去演出,並希望可把薛派的唱腔特點表現出來:「我會重新思考劇中人物的性格,可能會在感情處理和情緒處理上加強效果,看看會否產生另一種感覺和味道。」

 

《搜》劇中馬師曾的角色則由梁漢威演繹,區文鳳表示,由擅於唱腔處理的梁漢威來演繹馬腔,相信必有馬師曾的神髓。她又相信,梁漢威的演出一定會有自己的處理。

 

大家看《搜》劇時,一定要留心欣賞〈步月抒懷〉一場,筆者覺得這是全劇最好看的一折。另外,若論最能代表波叔、四叔的藝術成就的,當以仙鳳鳴的名劇為首選,但區文鳳表示,由於唐滌生的劇目經常上演,「八和」希望藉藝術節的機會讓觀眾看看其他劇目,因此不選唐氏名作。筆者則認為既是重探前輩名伶的首本好戲,選他們的最佳作品似更合道理。不過,話說回來,《碧》劇中有「梆子排場」,而傳統排場正是四叔的拿手好戲之一,故自然有一定的可觀性。

 

四泰斗小傳

 

靚次伯﹙1905-1992﹚,廣東新會人。十六歲時隨當小生的三哥新太子卓加入樂千秋劇團,從低做起,後拜武生靚大方為師,二十歲即成正印武生。靚擅唱古腔、龍舟、南音,其「坐車」工架及鬚工更稱一絕。數十年來,靚歷任多個大班的武生一職,直至1980年代退休為止。1992年2月6日病逝。

 

梁醒波﹙1908-1981﹚,廣東南海人,新加坡出生,父親聲架悅是星洲紅伶。十七歲開始學戲,擅唱「馬腔」和演「馬派」戲,在星洲迅速竄紅。1939年,來港加入馬師曾的太平劇團,自此留在香港發展。梁初任文武生,後因體胖改演丑生,有「丑生王」之稱,多年來都是各大劇團的台柱。1981年病逝。

 

薛覺先﹙1904-1956﹚,廣東順德人。十八歲拜新少華為師,曾先後組織新景象和覺先聲劇場,以演文武生為主,偶作反串演出,又兼演紅生,人稱「萬能老倌」。他曾習京劇,並取京劇之長用於粵劇中。他的「薛腔」,韻味悠揚,自成一格。1954年回廣州,任廣州粵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1956年10月31日病逝。

 

馬師曾﹙1900-1964﹚,廣東順德人。十七歲開始學戲,後拜名小武靚元亨為師。曾先後組織太平劇團和勝利劇團,1955年回廣州,曾任廣東粵劇院院長。馬早年立志改革粵劇,把電影和話劇的長處運用於粵劇舞台上。其獨創的「乞兒腔」﹙「馬腔」﹚膾炙人口。1964年4月21日於北京病逝。


(原載於2003年10月《傳統再造》)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劇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