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一場──評糊塗戲班安娜與陳七
文︰草木 | 上載日期︰2010年11月16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Dicky Wong
節目︰安娜與陳七 »
主辦︰糊塗戲班
演出單位︰糊塗戲班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20 - 22/8/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糊塗戲班」的《安娜與陳七》的創作是由劇團之前一齣舞台劇《靚太作死》開始,當時作為演員的魏綺珊和陳文剛,以小說的形式為排練中的劇本進行補白,創作前傳。同一段情節,兩人以各自獨立的角度,分別寫作一篇,發掘男女之間對一件事件的不同反應和感受,當然因為在博客發表,同時會增加觀眾對《靚》劇角色的了解。

 

這些博客文章後來結集出版,因此要把本來有原劇本為依歸的前傳,再向前引伸到兩人的第一次相遇,發展成為一本完整的小說《靚太作死》。你一篇我一篇你來我往的接龍遊戲,整個小說便在充滿即興和遊戲性的狀態下完成。其中以醫院借宿一宵,盡顯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劇中更不乏對香港劇場管理的嘲諷,可說是作者的有感而發,當然有更多是自嘲,對陳七等凡夫俗子,不可多得的表演都只是悶藝一場。

 

小說本來是兩位作者的文字遊戲,劇場的遊戲卻不單是台上的四位演員,還包括壽臣劇院的所有觀眾。和台下觀眾的對答,參與的可能都是其中幾位熱情的觀眾,刻薄的甚至會認為是劇團的預先安排,並不一定可以令所有觀眾有參與的感覺。不過《安娜與陳七》卻能夠令到所有觀眾成為劇中的演員,安娜和陳七因為劇場而認識,所以陳七決定把婚禮在劇院中的舞台舉行,台下的觀眾無形中成為戲中的賓客,共同參與演出。

 

演員是整個遊戲的帶領者,甚至不時提醒觀眾,台上進行的是一個演出,甚至是一個遊戲。除了安娜和陳七外,其他數十個角色都是由其餘兩位演員飾演。本來這個安排是很普遍,劇中人不會理會他們是同一位演員。不過《安娜與陳七》的角色卻有這樣的醒覺,他會問為何陳七的上司和醫院的醫生是那麼的相像。又會跳出舞台的框架,和觀眾交談,徵詢意見。演員同時要肩負移動佈景的工作,而且還在舞台燈光下進行。導演刻意營造粗糙的感覺,觀眾面對的究竟是正式演出、綵排還是即興遊戲?由於場景多,佈景大都比較簡約和多用途,同一件傢俱,可以同時用於不同的地方。反而道具的處理卻很有心思。既要貫徹遊戲性,又可配合匪夷所思的劇情,導演採用兒童劇的方法,用卡通化的平面圖像,代替真實物件。

 

和小說最大的不同,舞台版本的創作重任完全是落在陳文剛一人身上,他身兼改編和導演。原本是男女兩性的書寫,變成純粹男性的論述。缺乏機會分享女性感覺的魏綺珊,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容易受騙的傻女人,給生意伙伴騙財,丈夫會欺騙自己在外面有其他女人。至於陳文剛不單是劇中核心,他也是和觀眾互動的橋樑。他不單演出陳七的角色,而作為演員和導演的陳文剛,也會在台上出現,他會向觀眾自嘲,為何要演員自行移動佈景等等舞台技術問題。同時三個不同層次的身份出演台上,無疑是他在場刊說的300%努力。不過此消彼長,安娜的聲音卻被壓抑了,變成一個小男人的獨腳戲。


(原載於2010年11月《藝訊》)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