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唯美的越劇 紅樓夢── 以「黛玉葬花」一場為例
文︰袁夢倩 | 上載日期︰2012年4月25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紅樓夢 »
主辦︰上海越劇院
演出單位︰上海越劇院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17/1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越劇從浙江山村的小歌班坎坷地走入大城市,至今已俏步梨園,必然有一批經典劇目來實現其質素的飛躍。《紅樓夢》當屬越劇經典劇目中最出色的一齣,其演出頻率之高,社會影響之深,對越劇藝術品位的提升,對表演後續力量的引領,有著關鍵的作用。總的來說,新版越劇《紅樓夢》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的審美意識有機融合,營造出精緻唯美、如詩如畫的意境,及鮮活動人的藝術形象,激發觀眾深刻的情感共鳴。

 

首先,除了全明星的演員陣容,主演錢惠麗和單仰萍的精彩演繹是該劇最大的亮點。她們不但繼承了徐玉蘭、王文娟兩位表演藝術家的精髓,又根據自身的藝術特質進行創新,展現人物複雜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委婉曲折的內心律動。其次,劇作家徐進對《紅樓夢》不斷地進行推敲,甚至字字打磨,令唱詞精煉唯美、回味無窮。此外,音樂方面,唱腔基本不變,間奏音樂巧下文章,配器精細,合唱、獨唱、和聲、哼鳴詩化了《紅樓夢》的獨特意蘊。最後,該劇在舞美、燈光、服裝等的創新整合,使得審美元素既豐富多元,又和諧統一,大氣婉約,相映成趣。本文將以〈黛玉葬花〉一場為例,品味越劇的這份精緻唯美。

 

這是一場唱做並重的戲。黛玉肩荷花鋤、花籃,在「誰知園中另有人,偷灑珠淚葬落花」的合唱聲中登場。而科技的運用使花瓣從樹上自然落下,逼真地呈現了一幅落英繽紛的景象。面對大觀園裡「看不盡的滿園春色,說不盡的奉承話」,黛玉自有其清奇脫俗的理解。寄人籬下的遭遇,與寶玉情感兜兜轉轉的幽怨,漸識封建大家庭人情冷暖的孤憤,使得大觀園在她眼中「只是一座愁城」。黛玉憤而一拂水袖,續唱道「風過處落紅陣陣,牡丹謝、芍藥怕、海棠驚。楊柳帶愁,桃花含恨,這花朵兒與人一般受逼凌」。怕、驚、愁、恨,這四個字賦予花以生命,實是黛玉自身身世、心情的寫照,更昭示了黛玉葬花的行為動因「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蹄」,令人嘆服作者的妙筆。

 

王派唱腔以行腔平實深沉、清新自然著稱,單仰萍在平實中糅入了溫婉,她的行腔比王文娟老師多了幾分嫵媚柔麗甜美。為了將人物孤傲寂寞、自尊自憐的心情表演得淋漓盡致,她通過吟唱速度、吐字輕重、行吟高低的變化來豐富這段唱腔的表現力,使得這段唱腔達到了意蘊深遠的效果。錢惠麗的演唱也在細微處有了個人的發揮,比如,「想當初」那段「清板」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尤其在唱到「還怕丫鬟服侍不周到,我親自樁樁件件來照料」的「料」字時,在氣口、運腔和收腔上都做了特別的處理,更突出了寶玉被黛玉誤解後的極度委屈心理,情感處理自然、到位。

 

黛玉葬花之時,寶黛感情已在磕磕碰碰中漸臻成熟,可黛玉愈來愈感受到兩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阻力。單仰萍巧妙地拿捏黛玉微妙的情感變化,一種深深的寂寞和隱隱的憂愁在舉手投足、低吟淺唱中流露出來,與落英繽紛互相映襯,讓人迴腸百轉。當寶玉深情向她訴衷腸,她悲喜交集,不忍卒聽,悄然抽身而去,隱入花徑。回首轉腰碎步,身段優美而富情感張力,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韻致。

 

也許,經典的魅力,正在與每一個精緻打磨的細節所迸發的張力。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