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44》第一章︰關於消失 —— 舞在縱向狹間
文︰肥力 | 上載日期︰2013年6月26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不加鎖舞踴館
演出單位︰不加鎖舞踴館 »
地點︰富德樓
日期︰19/04/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不加鎖舞踴館於四至七月製作三集連續舞劇《牆44》,首章更在鬧市灣仔一個狹窄的藝術老樓房富德樓上演。雖然環境舞蹈已不算新鮮事,但編舞王榮祿、導演陳志樺卻讓觀眾需隨故事章節遊走樓房各層,欣賞幾個狹間舞劇,還在梯間被化裝成牆壁的莫穎詩攔截,這種縱向式觀賞經驗,對於存活在垂直城市的香港居民而言,總有萬般滋味湧上心頭。因為樓房本身破舊,加上創作團體細心佈置每個地方︰樓梯的懷舊海報,幾個房間中佈置了餅罐、舊書、紅膠袋、舊式座檯電話等,配上舊歌音樂,令演出充斥七八十年代味道,也與故事主題尋找消失的上一代人呼吸一致。

 

如簡介說,不同層數的房間充滿不同的居民生活,房窄物多,加上觀眾太多致多少擠進空間不多的演區,幾個舞者在狹間甚至觀眾間既跳且演,透過牆壁、地面作反彈,在鐵架上攀爬,或在沙發、書櫃堆成的板床上扭動,盡現壓抑,有很強的掙扎氣味,幾次等待及接聽電話的片段,更附帶繃緊與困鎖感覺。陳敏兒與餅罐互動一段最有張力,她提腿、腳趾開罐再吃餅碎,流麗而安靜,卻因接電話說︰「你在哪?我快餓死。」而打破沉靜,更見罐內有完整餅乾而恐懼,時曹德寶闖入大喝揮拳打碎餅乾,極盡諷刺惹笑。最終演出沒明確點出消失或要尋找的主體,或場刊文字多少有線索,但觀眾享受與舞者遊走樓房,見盡怪客就已很滿足吧。我理解為這不過是連續劇之首,多少事情留待五月牛棚分解(更希望不解)。

 

(原載於2013年5月4日《經濟日報》(副刊:觀後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英國倫敦金匠學院創意及文化企業(劇場及表演專業)碩士,現為藝術策劃人及監製,成立跨界藝術事業 FELIXISM CREATION公司,從事劇場、媒體、設計、市場策劃等工作,疫情期間更致力推動新形式表演藝術節目,一年內策劃超過十個不同類型的網上及跨媒介活動。同時,以筆名肥力創作藝評及插畫,2016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曾獲荷蘭、澳洲、北京、台灣、廣州及香港等藝術節及政府藝文單位邀請為駐節藝評人,及為不同機構撰寫專題研究文章。2020年獲荷蘭藝術節邀請為全球六位藝評人之一,撰寫有關疫情後藝術節、藝評如何展望未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