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改編的《Yerma妻迷》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25年7月2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妻迷》 »
主辦︰小金鹿娛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2025/07/03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原作《Yerma》是西班牙劇作家Federico García Lorca於1934年創作的一部強烈悲劇。故事講述一位生活在西班牙鄉村的已婚婦人,因無法懷孕的絕望演變為執念,心理崩潰後做出極端的行為。「Yerma」在西班牙文的意思是「荒蕪」,象徵女主角的不孕和心靈上缺失。此劇在2016年有一個英國的改編版本,由Simon Stone執導,將故事背景搬到當代都市,女主角是一位成功記者,因不孕並經歷多次試管嬰兒失敗而情緒崩潰,同樣悲劇收場。今次香港的改編版,導演甄詠蓓及編劇張雅麗,令故事變得更貼近現代香港的文化背景,雖然舞台上的演繹沒有特別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域,但從台詞中可以讓觀感受到共鳴感,在保留原作悲劇的結局下也增添了不少喜劇效果,黑色幽默拿捏得恰到好處。

 

女主角對於生育的執念和自我認同的價值觀,反映了當代女性在身分、社會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妻子(唐詩詠 飾)的成長環境缺乏原生家庭的愛,認為一個完整的家庭必須與自己的丈夫孕育屬於他們的親生孩子,由渴望懷孕成為母親、堅持自己的價值、逐漸陷入焦慮與偏執、壓抑到最後情緒崩潰失控,每個階段的轉變和時間的流逝,構成角色與內在的自我掙扎。丈夫(朱柏謙 飾)是知名播客主(podcaster),追求名利和工作效率,現代的理性男人習慣抑壓情感,亦無法理解妻子的堅持和渴求,他表面上冷靜處事的態度,一方面將愛妻子的方式表現在供應富足的物質生活上,另一方面以保護妻子為由,充滿佔有慾和控制妻子的思想,在愛與控制的界線之間忽略了婚姻和情感。前度(6 號@RubberBand 飾)的出現,令妻子回憶起年少時期的夢想是成為攝影師,做不成「Photographer」卻成為了「Sonographer」,做超聲波師可以看到其他在母胎中的嬰兒照片而感受其喜悅,這份職業既有點諷刺也令人憐憫妻子在心理上的渴求。前度曾經說過不想受婚姻生育的束縛,卻在兩人重遇後得知他已為人父而感到驚訝,加深妻子對於自己未能夠成為母親的角色更感失落。

 

另外四位女配角亦擔當了重要的助演力量:閨蜜(陳卉蕾 飾)是妻子在兒時一起過寄宿生活的好友,一向是不婚主義者的人卻因意外懷孕而步入婚姻,眼見閨蜜在數年間成為三孩之母,妻子對其羨慕又妒忌情緒越來越強,焦慮不安及失常的反應,令兩人的友誼關係漸行漸遠。靈媒(黃釗鑫 飾)是協助妻子尋找心靈安慰的角色,妻子曾經嘗試以科學、中藥、偏方等方式也無法懷孕,以至尋求靈媒幫助,感受到妻子在堅持生育的過程中是充滿勇氣,徘徊在希望與失望之間,隱藏壓力至失控也會繼續尋找方法,鍛鍊自己內心要變得強大卻感到無助。女人(陳頴璇 飾)在產後難得與朋友度假的日子,收到家中緊急電話便要立刻趕回家餵母乳,反映現代女性初為人母後要面對各種的育兒問題,包括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丈夫助手(高棋炘 飾)是丈夫發現妻子與前度重遇後感到不安而安排跟隨妻子的角色,丈夫宣示主權的行為令妻子感到受制於日常生活,陷入精神崩潰的狀態。四位女配角演員亦同時飾演眾女人的角色,故事中妻子的朋友們各自對懷孕或家庭有不同的心態,豐富劇情也讓觀眾從不同角度理解妻子的內心世界。

 

改寫劇本比創作新劇本更困難,特別欣賞此劇以文雅又緊貼潮流的台詞,透過日常容易明白的語境,注入不同層次的情感連結,令作品更有吸引力。例如妻子與丈夫爭執時說:「女人嘅堅持就係執迷不悟,男人嘅事業就係堅毅不屈」、「低維度嘅生物係唔會明白……」用詞優雅押韻亦有笑點。至於七位演員的表現各有風格:朱柏謙洪亮的聲線及壓台感,演活了「成功男人」丈夫一角的霸氣。唐詩詠演繹妻子內心世界的轉變有深度,唯控制語速及台詞咬字的技巧上可略為調整。6號@RubberBand表現自然,現場演唱亦為劇情增添色彩,但前度這個角色卻較難有特別精彩的發揮。陳卉蕾、黃釗鑫、陳頴璇 、高棋炘,四位女配角無論是獨立的配角演繹,或是眾女人的群演角色,她們都能夠展示出優秀的演技,駕馭不同場景的難度,例如在曬太陽的場景,各自展現風騷又搞笑的魅力,在桑拿浴講是講非的場景,演繹台詞如無伴奏合唱團般,節奏掌握剛好能夠令觀眾聽得到清楚的台詞,感覺到煩但又不至於討厭,相當精彩。

 

舞台設計表面上簡約,但為不同場景的轉換展示出不少細緻的視覺效果,包括能夠伸縮的雙人床或梯級、透明幕牆前後的空間、進進出出的長椅或醫療床等,加上其他小道具的配合,很容易令觀眾想像到不同的場景而投入戲中。大部份的燈光效果都能夠展示妻子角色心理上的轉變和情感的表現,較不舒服的是第一幕的白燈光效特別刺眼,完全影響觀眾的視覺,有一至兩分鐘看不到台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有點可惜。服飾設計整體和諧,與舞台及燈光效果配合柔和,而且風格沒有限制地域文化,感覺自然卻不沉悶,有助融合劇中情景。現場音樂除了結他及演唱,第一幕播放ABBA的《My Love, My Life》,這首抒情歌所傳遞的情感與《Yerma》表達愛、失落與渴望的主題互相呼應,令觀眾更直接感受到主角內心的聲音。

 

此劇的改編版屬於高難度而且是期待以上的作品,除了它觸及許多女性在現代社會中仍然面對的壓力與掙扎,也注入了當代男性角色受傳統觀念影響下形成的思維。《Yerma妻迷》保留了原著悲劇的結局,同樣以殺死丈夫便等於「我殺了我的孩子」作結,但以較輕鬆的方法表達劇情的細節,用簡潔及帶有詩意的粵語,讓觀眾思考更多關於主角對於「生育」的執迷,女性自我身份的認同及尋找自己的價值,丈夫的理性與保護妻子的方式構成壓迫,前度的出現勾起昔日的夢想和自由的象徵,反思愛與命運、選擇和實行,內容豐富也充滿驚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