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VENIRS命懸一線——歐洲獨立創作者結合光影與舞蹈的細語呢喃
文︰黃婉婷 | 上載日期︰2025年7月1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命懸一線》 »
主辦︰法國五月、香港法國文化協會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2024/06/14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法國五月藝術節 »
藝術類別︰戲劇舞蹈其他 »

《Souvenirs(命懸一線)》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演出,作品呈現出強烈的歐陸小型劇場風格。本人觀賞時,腦海不禁聯想到七月即將舉行的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 d’Avignon),更特別感受到這種實驗風、創作自由度高的當代表演藝術氣息。外亞維儂藝術節素以多元、前衛及高度創作自由著稱,《Souvenirs》一劇正好體現了這種藝術追求——不拘一格、創作感強烈,舞台上的每一個片段,都能令觀眾感受到這是一個誠懇的訴說。這份實驗的特質,使人仿如置身於歐洲藝術節現場,感受到創作人對戲劇語言和觀眾經驗的持續探索。

 

本劇最大特色,莫過於光影投影的運用。兩位主創選擇以極簡手法,將場景,甚至文字,即場以已準備好的剪紙卡投射於幕布之上,輕易完成場景轉換,讓觀眾在極短時間內進入不同時空及氛圍。所有投影均由演員現場操作,變化隨機、現場感十足,為演出注入生命力及獨特性。單以一個簡單屋頂形狀的黑白剪影,已足以令觀眾如看見巴黎市景的一片象牙白配以灰藍調的奧斯曼建築風,簡潔而富想像空間。這種手法足以表現二人之間的默契與創造力,在簡約中帶來視覺與想像力的衝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出現在男演員以雙手在強光燈前投影出兩隻巨大手掌於舞台布幕,女演員則在投影正中央以相對下極其細小的身軀出現,彷彿被命運之手操控。這個畫面極具震撼力,兩者體型的強烈對比,不僅加強了命運難以抗拒的主題,也透過光影的張力,令觀眾瞬間投入角色的情感世界。該段落無論在視覺、情感還是舞台調度上,皆展現了團隊對光影語言的高度掌握與創造力,可謂全場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現場攝影機的運用,亦為本劇帶來嶄新體驗。舞台一角設置攝影機,男演員在鏡頭前,以手指動作「操控」舞台上較遠、比例較細小的女演員。這一切經由攝影機即時投影於布幕之上,觀眾可在大螢幕上同時看到男演員的臉部表情與手指動作,與被操控的女演員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即時影像的層次感,不僅豐富視覺效果,也巧妙結合了舞台表演與多媒體技術。透過攝影機調度,將本來在空間上有距離的兩位角色拉近於同一畫面之中,營造出類似命運之手的意象,為全劇帶來新鮮感和趣味,亦突破了傳統劇場的單一視覺結構。

 

兩位演出者Claire與Anthony來自法國,為身體劇場及物件劇場藝術家,擅長以肢體、默劇及手影等多元表現形式,將物件與身體語言融合,創作出獨特的現場演出。兩人憑創意及跨界表現,早於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累積大量人氣,並曾於《France’s Got Talent》法國達人秀中演出,獲得法國及海外觀眾關注。本次演出中,節奏明快,肢體語言充滿活力,情感亦細膩流露,即使只有兩人,亦能以其專業的肢體藝術與及光影技巧撐起整個舞台,專業與創意兼備。

 

不過,全劇僅由兩人演出,時長長達一小時十五分鐘,舞段之間偶有重複,部分動作及編排亦逐漸略見公式化。以有限人數持續變化,欲全程保持新鮮感及吸引力,不免困難重重。因此,與其再嘗試豐富舞蹈語彙,不如適度精簡節目時長,將內容濃縮至最精華片段,避免重複削弱投入感,並令節奏更為緊湊。劇場的魔力在於有限時空內凝聚情感與能量,恰到好處的收放,往往較冗長更能觸動人心。

 

劇情結構則屬於片段式敘事,以行李箱為媒介,每次抽取照片便展開一段回憶。各個片段於觀眾看來更像是自成一體,以回憶作為串連,整體並非傳統戲劇常見的起承轉合結構,亦未設明顯高潮。這種碎片化的表現方式,雖然帶來一定的詩意與想像空間,讓觀眾可自行在不同片段間尋找聯繫,但由於情感軸線較為分散,缺乏清晰的推進力,部分觀眾或會因此較難長時間保持投入。相較於劇場作品常見的情節推進,片段之間的連結較為鬆散,投入感亦容易被削弱。

 

音樂方面,則以流行音樂為主。每一個回憶片段,均配以一首耳熟能詳的流行樂,伴隨著相應的舞蹈。這種選擇固然容易激發觀眾的共鳴,亦能迅速營造氣氛,然而在劇場演出的語境下,對流行音樂的過度依賴,卻令作品稍欠原創性與現場感。若能加入更多原創音樂或現場演奏,或許能更有效地加深觀眾對作品的獨特印象。流行歌曲雖然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但亦減弱了作品的個人風格與藝術層次。尤其是兩人七月將再次把作品帶到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這類強調創新與實驗精神的舞台,原創音樂和現場配樂的運用,絕對更能彰顯劇團的獨特性。

 

儘管如此,《Souvenirs》在肢體表現和光影運用上,仍展現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兩位演員以最簡單的素材,構建出富有詩意與想像力的舞台空間,並以極具張力的身體語言,傳遞出回憶的溫度與生命的脆弱。即使在音樂與劇情層面仍有進步空間,其創意與執行力依然值得肯定。這種以簡馭繁的創作態度,正正體現了現代劇場尋求突破的精神。

 

總結而言,《Souvenirs(命懸一線)》是一齣極具藝穗節實驗精神的作品。光影、舞蹈與多媒體影像交錯,帶領觀眾進入回憶的片段之中。雖然劇情結構以片段串連、音樂選擇偏向大眾,但整體表現依然充滿活力與詩意。若能進一步精簡節目時長,提升內容的凝聚力,相信定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高水準。期待此作於外亞維儂藝術節的亮相,能進一步深化其主題,並展現年輕獨立創作人於當代藝壇上的獨特魅力。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台北讀戲,香港做戲。表演為主,教、編、導、評為輔。多看戲,於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