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之名,枷鎖之實——評炫目劇團《今夜無人能睡》
文︰胡頌雯 | 上載日期︰2025年6月18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Photo credit: Cathie Lam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演出單位︰炫目劇團 »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日期︰2025/05/10 2:45pm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戲劇 »

以愛為名肩負家庭義務,有時卻是無形的枷鎖,亦是情感勒索的利刃。

 

在第三十五屆澳門藝術節炫目劇團劇目《今夜無人能睡》的舞台上,血緣親情反倒構築成一座無形的牢籠,將劇中之人囚困於其中,成了令人窒息的幽暗囹圄。此劇目揭示了一個因長期照護而扭曲變形的「家」,其間深埋著多少難以言說的壓抑、掙扎與無奈?在夜深人靜之時,這個家庭又有誰能安然入眠?

 

故事圍繞著相依為命的祖孫三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姊姊的雙腿、婆婆則長年臥床百病纏身在無盡病痛中苦苦掙扎,夜夜輾轉難眠;而正值韶華的妹妹於探索世界的年紀承擔起照顧者的沉重責任。當中揭示了長期照護重壓下,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無處傾訴的悲歌:依賴與勒索交織,經年累月的重壓之下,原本親密的家人,終在無意間成為彼此傷害的加害者。然而一位社工與一位男人的到來,則意外地揭開了這個早已扭曲變形的家庭裡所隱藏著更深層的創傷。

 

舞台呈現及意象

 

舞台被巧妙地劃分為上下兩層,分隔出地下室與地面兩個空間。這種精妙的設置,象徵性地分割了被照顧者與照顧者所處的不同世界,猶如一道無形的界線,橫亙在她們之間。姊姊和婆婆,共同幽居於昏暗陰沉、堆滿雜物的地下室中,彷彿她們都選擇將最真實的自我囚禁於自我封閉的牢籠之中。堆積如山的雜物,則如同她們內心深處承載的多年創傷,日積月累下來卻始終難以找到宣洩的出口。舞台在意象上的細膩心思由此可見一斑。

 

劇本角色的象徵意義

 

姊姊因意外失去行動能力,卻選擇長年臥床,即使有輪椅代步,亦鮮少外出,甚至以雜物堵塞地下室唯一的出口。可見她是選擇了「被照顧」,彷彿以殘障之軀,作為逃避世界的藉口。一場車禍,不僅奪走了她的雙腿,更讓她在意外發生前揭開了難以承受的真相,使其晴天霹靂,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不是她預設的真相。編劇對姊姊這個角色的刻畫可謂極其沉重,她內心複雜而細膩,既渴求被愛、求救贖,又藉由殘障之身,索求家人的關愛與照顧,即便明明有自理能力,一句「我是殘障」,便能輕易獲得一切。她甚至不斷打壓妹妹,使其失去自信,難以掙脫這令人窒息的家庭照顧者牢籠。

 

又透過姊姊最喜愛的歌劇——意大利作曲家Puccini的《杜蘭朵》中著名的詠嘆調《今夜無人能睡》表露姊姊的內心。這首歌曲是歌劇中的核心片段,歌詞描繪了卡拉富王子對冷酷杜蘭朵公主的熾熱愛慕,以及他誓要解開公主謎題的決心。歌曲充滿激情與戲劇張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卡拉富對愛情的渴望,以及對破解謎題的期盼。由此可見故事中的姊姊一直渴望被愛,並期待著解開多年來的困於她心底的心結並獲得救贖。

 

編劇細膩地刻畫了姊姊對愛的依賴與渴求,婆婆雖在乎家人卻以愛為名相互傷害,妹妹則因對家人的責任及愛而甘願犧牲自我。劇中角色們的內心矛盾,讓原本沉重的情緒勒索成了傷害彼此的武器。

 

情節的佈局與意象

 

劇本中的意象與情感鋪陳細緻入微,社工與那名男子代表著三代祖孫以外的外部世界,社工試圖以社會制度下的既定資源介入協助卻不得要令。而那位男子對妹妹在金錢上的援助看似直接,卻並非出於單純的善意。編劇花了不少篇幅,細緻刻畫這五位角色的立體性與行為動機,讓整體劇本更具層次與說服力,也為觀眾的想像空間留下餘地。

 

導演在最後一幕的舞台處理上更可謂神來之筆,那就是姊姊對妹妹說出:「你可以憎我,但可唔可以陪住我」,妹妹的回應令人心碎又充滿無力之感。而整個場景以一種淒美而脫離現實場景的方式呈現 ,姊姊在殘障與健全之間,在舞台上以純白及血紅來作出了強烈的對比,不但在視覺上增添張力亦深化了情節中的情感重量及饒富深意。

 

故事意象的深度

 

故事深深地揭示了在長期照顧的重擔下,呈現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無處傾訴的悲歌,以表述長期照護的相互關係中被照顧者除了身體病痛,更需要心理與情緒上的呵護,而照顧者也因長期的壓力與不自由感,使雙方陷入一種互相依賴拉扯、包容又對立的複雜處境,彼此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這種矛盾相對立的拉扯關係確是值得人們深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熱愛劇場,喜愛文字,把最喜愛的兩者結合來完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