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埋一邊系列:下面見》:生死課題的淺層探討與劇場設計的巧妙融合
文︰黎啟勁 | 上載日期︰2025年3月12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杜曉彤、胡仲星、杜志星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日期︰2025/01/23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死後世界」因爲無人能夠在生前證明其存在,所以自從人類文明有紀錄以來,對其的想像一直不斷重覆地被記載,尤其當中不少以宗教和神話故事的方式出現。「大伙兒」創作死埋一邊系列三部曲,《死埋一邊系列:下面見》是該系列的首部作品,是次演出以「死後中轉站」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作爲切入點,探討生前以至來世、作爲「人」需要處理的「課題」。

 

故事講述每個人死後都會來到其中一個由幾位使者營運的「死後中轉站」,在投胎前需要經過「回憶廊」、「靈魂課題教室」、「生涯規劃」等等部門,才可以經過「黑門」前往下一站,這個中轉站儼如一個現代的辦公室。往生者張迪琪(張迪琪飾)來到這裡,不料在登記處登記時,負責的使者卻找不到她的靈魂檔案。編劇在這安排了一段小插曲,每位往生者在中轉站除了可以得到自己的靈魂檔案,也可以自選三件生前擁有的物件。張迪琪由於她是吸手捲煙的吸煙者,她理所當然選了打火機和捲煙,使者卻告知她捲煙是包括煙紙、煙絲和濾嘴的三件物品,所以超過規定的上限,繼而二人作出激烈辯論。此段可說是對規則、制度和程序僵化的控訴,人死後亦逃不過。由於此段着墨甚多,令我一度以爲此劇是以《下一站,天國》(下稱《下》)的架構下的變奏,亦有追看性,可是隨着劇情推進,故事發展卻又回歸到《下》的套路,亦即選擇生前最重要的回憶、其中一位使者Judy (柯映彤飾)原來生前是張的母親等等。

 

《下一站,天國》的新瓶舊酒還是…?

 

承接上文,此劇框架與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國》有相似之處,而由幾位逝者的多線發展改爲只有一位的這個主要改動,理應更有深入發展的空間。然而,編劇似乎刻意迴避書寫煽情的故事情節,例如上述自選物件的事件和使者間的互動交流,頗有影射現代辦公室工作環境的意圖,基調較爲輕鬆,雖有諷刺意味但卻淡化了對其他課題的探索。縱使張和柯在「煙格」的一段戲演得出色,含蓄而不煽情,但亦因爲劇本上的刻意保留,情感上的發揮受到限制。再者,回憶死亡經歷的一段情節缺乏深意,而探討靈魂課題一段亦傾向透過對白處理,而非戲劇行動,以上種種劇情堆砌起來卻失去了焦點。

 

觀乎製作團隊並未有在任何宣傳文案提及《下》,想必然他們並不認爲此劇與《下》有所關聯,否則以他們的資歷不可能會忽略這一點。但無可否認,此劇的「大橋」和《下》有雷同之處,縱使大幅改編當中情節,但《下》金玉在前,的確不難令看過兩劇的觀衆有所聯想。編劇宜抓緊作品真正想探討的議題,大膽地砍掉枝節,否則容易流於散亂,令此劇中心思想並不深刻。

 

劇場設計值得一讚

 

此劇在JCCAC黑盒劇場進行,可說是我看過在這個場地把空間運用得最好的其中一個作品。製作團隊大膽地放置5個可移動的大型文件櫃,透過不同的間隔把「死後中轉站」的不同場景呈現,而大型文件櫃的設計亦富有細節,除了文件夾以外,亦根據每個角色的性格加入特色設計,例如寫有「規則」大字的牌匾、威士忌酒樽,而上面的布飾亦配合着服裝色調,頗具心思。佈景設計配合了燈光設計,舞台整體的空間感在放下這麼多的文件櫃後,空間深度和層次竟能更進一步地提升,此在JCCAC黑盒劇場是很少見的。這次演出的舞台設計,證明了所謂「Less is more」並不是金科玉律。此外,此劇的聲音設計頗佳,節目開場時低鳴的環境聲帶出「死後中轉站」的沉浸氣氛,團隊謝幕時特別提及此劇有一首以Hip-hop風格設計原創主題曲《度世》,這種風格的歌曲在本地舞台劇中的確較少見,而這種風格亦頗配合他們的服裝設計,相當型格。整體而言,此劇的舞美設計相互配合,風格獨特,給人深刻的印象。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新戲匠」 劇評培訓計劃第四屆學員。熱愛舞台藝術,曾參與多個舞台製作,擔任演員、導演、監製和編劇等崗位;編劇作品曾獲新域劇團選入「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 XVI」 讀劇計劃。現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文化藝術書店「藝跡文化」及數碼廣告公司「山下策劃」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