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正是人間道──如何撥開障礙人類認知的迷霧
文︰李慧儀 | 上載日期︰2024年5月10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醫.道》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2024/03/24 2:45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舞台陳設簡約,序幕時台上只放了一張椅子和兩道玻璃幕牆,感覺孤獨無助,似乎預告了《醫.道》主角Ruth的命運。

 

故事講述一名少女因自行服用墮胎藥,失血過多昏迷送院,神父受少女父母委託,到醫院為少女作臨終聖事,卻遭到主診醫生Ruth以醫療判斷為由阻止。結果少女身亡,事件引發社會輿論關注,Ruth承受各方壓力,最終失去醫生資格被罰停牌十年。

 

《醫.道》翻譯自英國劇作家Robert Icke的2019年作品,而故事根據維也納編劇Arthur Schnitzler於1912年的Professor Bernhardi改編。一百年後的版本背景既是醫院也是認知障礙研究所,這個「認知障礙」元素的設定曉有意思,劇本也特意規定選角時演員與角色本身需要有一定的差距。而這次演出就設有兩組演員參演不同場次,其中一組由女演員擔綱演出兩個主要的男性角色;另外,演員雖然都是華人面孔,但他們分別飾演猶太人、黑人、白人等不同種族身分。

 

基於這個挑戰人們認知的設計,產生了雌雄莫辨、撲朔迷離的效果,觀眾不能直觀演員外表作判斷,必須要專注劇情發展和演員對白,才能逐一發現每個角色的性別和種族身分,繼而思考這角色身分對故事後續的影響,這正是此劇的「燒腦」之處。同時令觀眾再三反思,其實認知出現障礙不單是罹患此病者的困惑,人類社會積集的觀念和歧視,例如對性別、種族、信仰、專業、性取向等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還有社交媒體的輿論風向,凡此種種,何嘗不是影響我們認知真實世界、尋找真相的障礙呢!

 

此劇傳遞的訊息複雜繁多,但舞台佈置卻相對簡單,由兩道牆和幾張桌椅,配合燈光的轉換,便建構成醫院和Ruth的家居等不同場景。而戲劇的前半部分,醫院和居所的燈光設計有明顯分別,醫院是冰冷的白燈,而相對溫暖的黃燈一開,則代表Ruth已回到家中。但到劇情發現至Ruth被激進份子追擊,包圍居所並殺死其家貓,家中已不再安全,故溫和的黃燈也不再出現了。

 

台上兩道玻璃幕牆的設計也有心思,既有映照舞台的鏡像效果,又可變成投影屏幕,加上兩道牆可移動轉變角度,根據劇情需要製造出不同場景佈局。平衡擺放的兩道玻璃牆之間空出一個缺口,便成為醫院走廊和進出病房的通道;而兩道牆靠攏時,又成為醫院會議室。值得一提Ruth被媒體公審進行「大激辯」時,兩道牆成90度擺放,構成一個僅可容納5個專家座位的電視直播室,而Ruth背台而坐,觀眾跟她一同面對專家的質詢,這時Ruth的正面特寫鏡頭投射到玻璃牆上,鏡頭亦不時重疊專家的面部特寫,令觀眾感受到強烈的壓迫感。

 

劇中產生的矛盾衝突,因各人的身分標籤而激化擴大。主角Ruth一直拒絕任何標籤加諸己身,只堅持恪守醫生專業,但她作為猶太女性兼醫學權威,拒絕黑人神父進病房並將他推開,在社會輿論中無法逃避種族歧視和不尊重宗教信仰的指責。一心打擊Ruth的副總監Hardiman趁機提出,為了安撫宗教人士的不滿,天主教病人應該由天主教醫生治理,而支持Ruth的猶太醫生Copley馬上反駁,按此邏輯「難道肥病人便要看肥醫生?!」不禁令人失笑,也突顯出任由情緒帶動的輿論公審之荒謬,讓宗教、種族等因素凌駕專業判斷又是否明智之舉?

 

不幸地,Ruth在這場風波中守不住其醫生資格,終被判處除牌十年,此時開展了戲劇性的一幕──神父到Ruth的家中造訪,雙方坦誠對話,神父甚至致歉,表示理解和認同Ruth拒絕他進入病房的決定,但當時各自代表着不同群體和價值觀,亦不得不擺出姿態。這段對話與先前的爭辯情節產生強烈對比,說明了真誠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但要說到做到又談何容易,一切已回不去了。

 

故事到中後段,觀眾才得知不時在劇中穿插的Charlie,原來是Ruth已逝的同性伴侶。Charlie患有認知障礙症,不堪其苦,也為免Ruth受到牽連,故小心設計自殺方案,最終以膠袋笠頭缺氧致死。全劇閉幕時Ruth看着椅上膠袋,說出與序幕相同的對白:「喂……點樣證明死亡……需要一條屍體……我明白……我係醫生。」這個首尾呼應的安排,提示了序幕時Ruth可能正在報警處理Charlie的屍體,最後則為Ruth會否步Charlie後塵,走上自殺之路留下伏線。

 

《醫.道》的節奏緊湊,訊息量極大,不少爭執和辯論場面,充斥密集的對白,演員語速偏快,大量議題和資訊同時轟炸觀眾腦袋,令人透不過氣來,營造出矛盾衝突的緊張氣氛,也立體地呈現了人物性格,如:Ruth的獨排眾議顯示其強勢、倔強、剛烈,也看見狡滑陰險的Hardiman一心謀奪總監職位。

 

編劇將性別、信仰、種族、專業階級和性取向等多個議題同時引爆,是極具野心的挑戰。雖說全劇的訊息量大,內容複雜不容易消化,但現實的人間世道不就正正如此。我們不能在劇中找到生活中種種難題的答案,但神父給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一個不停變幻嘅世界,一路向前。你會繼續想知道終點係點樣,努力喺謎底揭開之前搵到當中嘅美。」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困境,仍抱有希望,保持尋求真相的心,總有一天能移除影響我們認知的障礙。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李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