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戲曲——談栢優座2013至2023年創作實驗
文︰陳韻妃 | 上載日期︰2023年11月8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主辦︰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花蓮縣文化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演出單位︰栢優座 »
地點︰桃園光影文化館演藝廳, 大稻埕戲苑, 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
日期︰1/10/2017 2:30 pm, 17/3/2018 2:30 pm, 11/8/2018 2:30 pm, 11/4/2021 2:30 pm, 24/9/2023 2:30 pm
城市︰桃園臺北花蓮 »
藝術類別︰戲劇戲曲 »

栢優座是臺灣現代的表演團體,以戲曲作首要的思考、創作來源,但是不囿於單一劇種,常結合其他藝術形式,藉由一次次劇場實驗,意圖尋找屬於臺灣的說故事方法和表演身體,所以自認不只是純粹演戲的劇團[1]

 

該團基於創團目標,產生上述的自我認知;因採用多元敘事方法,在申請文化單位補助,要填寫屬於哪種類別時(戲劇、音樂、舞蹈、戲曲),與一般理解的團體定位不同而引發爭議[2]

 

藝術上要區分一件作品、人或團體所屬種類,通常是依據其主要的創作或表現方式,進而論斷評價。比方說某個團體是一個劇團,因它的製作形態、表演主要為戲劇,於是這樣來指稱之。因此,藝術的形式、方法,有助於分類和定位。

 

栢優座成立於2007年,如今近二十年,從2019年起的作品,與以往有很大差別,下文擬透過其階段性的內容和表演,釐清差異所在,與對藝術定位的影響。

 

本文以京劇作出發點,來觀察栢優座各階段作品。這是因其核心成員許栢昂、黃宇琳和王辰驊,前兩者的藝術訓練出於京劇,各為武生、青衣花旦行當,王來自現代戲劇,而許、黃分任座首、首屈藝指,類似團長和藝術指導之職,有權決定該團朝戲曲發展。京劇既是他們的表演背景,也是創新來源,因此作本文切入角度,檢視各階段創作與戲曲的關係,輔以作品的時間軸[3]。所選作品,有《獨角戲.吉嶽切》、《行動代號:莫須有》、《刺客列傳——荊軻》、《多情劍客無情劍》、《鬼島學苑進修部》,平均分布在2013年起迄今的時期,各具階段性特點。其餘的戲,筆者未看現場演出或已撰評論,不復詳述。

 

  • 第一至三階段

 

(一)2007-2012年,以京劇為中心

 

栢優座創團起至2012年間推出的作品,複製京劇原樣,添加現代元素,並沒有原創劇目。例如源自小說《西遊記》的傳統戲《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齊天大聖威震天宮》、《孫悟空勇闖水晶龍宮》[4],許栢昂稍加改編成自身版本。筆者以為其選擇「悟空戲」原因,一是由自己熟悉的劇目下手,方便快速,且符合團裡表演者專長;二是故事有趣、武打熱鬧,富劇場效果,以此作號召,節省心力容易吸引觀眾,特別是兒少家長的青睞。

 

栢優座初期劇本、表演、音樂和服裝全是戲曲樣式,新奇處在結合聲光科技、流行樂舞,讓人耳目一新,但只作點綴、特效功用,有或無不影響整體結構。此時的他們與京劇團並無二致。

 

(二)2013-2015年,京劇實驗開始

 

2013至2015年的作品,以「切」系列為代表[5],許栢昂編劇,取材現代日常,拆解京劇置於現今情境。這個階段,不寫線型進行的劇情,並穿插部分經典劇目來中斷故事;唱唸做打分散在生活化的臺詞和動作中,沒有完整表現基本功的空間。

 

2013年《獨、角、戲——吉嶽切》,講述京劇演員成「角兒」背後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並設想演員離開舞台後的可能職業。戲名即顯示了拆解概念(吉嶽切,前二字是「角」字的讀音,切指聲韻學的「反切法」,為古代中國標注字音的方法),與此階段實驗手法相符;劇中以旦角演員為主,所以選用《白蛇傳.斷橋、合鉢》、《霸王別姬》、《拾玉鐲》片段,乃青衣花旦必學的戲,但沒有產生「戲中戲」藝術和人生的關連性;戲曲基本功,轉化成日本餐廳學徒的身體禮儀(鞠躬迎客、擦拭清潔),表示台上和生活都有枯燥的重覆性,需要耐心以待。

 

2015年《刺客列傳——荊軻》[6]取自歷史題材和京劇舊戲,重編後的荊軻成了現代四處求職碰壁的「北漂」,呈現理想和現實的落差,以及價值觀如何趨使個人犠牲。劇情鬆散,京劇表演融入平常動作,另結合京韻大鼓作轉換場次用。

 

此時劇本開始自編,不演京劇全劇,只使用部分,語言、表演、服裝……都做現代形式,第二期的栢優座,屬於尚在摸索過河的戲曲實驗團體。

 

《獨、角、戲——吉嶽切》

 

(三)2016-2018年,京劇實驗深化

 

2016至2018年的作品,以「南島三部曲」為代表[7],大幅度改編京劇傳統戲,變換成當下時空。劇本針對一齣老戲改寫,故事性完整;表演上,舊有功法融於現代戲劇中,結合得非常巧妙。

 

最後一部曲,2018年《行動代號:莫須有》[8],將中國南宋將領北伐、力抗金兵的史實,雜糅臺灣明末清初歷史和原住民黥面文化,作為本地故事之大成;比起前兩部,表演、服裝、音樂比較凸顯戲曲特色和過往時間感。

 

這階段,京劇劇目與現代背景適當地融合,基本功被改頭換面轉化在當前生活中,且有完整橋段可讓表演者展現特長。最重要的是,整個南島三部曲,其實是臺灣的虛構寫照,藉傳統戲的家國主題,深度探索本土的國家、戰爭認同。栢優座在此仍進行戲曲實驗,發展京劇的現代特性。

 

(四)小結

 

栢優座前三階段,走的是京劇實驗路線,各有不同重點:2007年起,照搬京劇原樣,加聲光效果和樂舞元素,側重技術面,沒有觸及劇作價值觀;2013年始,實驗多元表現手法,改變戲曲敘事方式,淡化表演程式,引進現代戲劇,呈現當前社會內容,但試驗方向太多不免零亂,仍未見劇作觀點變化;2016年後,立基於近十年的嘗試後,新作集中改編某齣老戲,顛覆其中觀念,且與臺灣歷史、政治、社會密切相關。

 

一個團體,以自身特有表演方式生存於藝文環境,並與他團區隔、建立自己品牌,因此,表演手段是賴以維生所在。栢優座出身京劇,當它試著「不那麼京劇演法」,脫離單一體系後,勢必要找其他表演來代替戲曲留下的空白,此處用現代戲劇來補強,固然多元卻失之嚴謹,不能完整取代自足的戲曲系統,所以還需要更多藝術形式,即是第四階段與他種藝術的碰撞,待下段討論。

 

《惡虎青年Z》

 

第四階段

 

(一)2019年起,京劇中心弱化

 

2019年後,栢優座因團裡成員變動和劇務重心轉移,自《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開始,逐漸有「走出京劇」情形,編劇、團員組合、表演都脫離單一劇種,京劇的主體實驗告一段落,轉和其他藝術形式激盪火花。

 

比方2021年《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武俠小說家古龍同名之作[9],是京劇結合別個劇種的古裝戲。相較之前用京劇舊戲編創,這是該團少見的文學改寫,借現實知名人士的文筆來創作;演員部分,延用《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的經驗,邀請客家戲、歌仔戲演員擔任要角,許栢昂自己/京劇演員則退至二線,於是客家戲、歌仔戲佔表演主位,方言語音居於典正京腔之上,京劇的中心位置鬆動;配合小說氛圍,一反2019年前的現代服飾穿搭戲曲配件之造型,全做古裝上場。

 

今(2023)年《鬼島學苑進修部》[10],由周玉軒編劇,與學校霸凌事件、教育工作相關,是包含戲曲元素的現代音樂劇,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辦理「TPAC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創作工作坊進階班」,媒合新銳編劇與表演團體的成果。過去栢優座作品都出自許栢昂原創,本次假他人之手的社會寫實劇,風格殊不相同;因為是音樂劇,生活化的說話、歌唱和舞蹈,要求表演者有自然本色,不需要過多戲曲技法,所以參與人員,除傳統藝能者外,尚有電視劇知名演員,表演方式改變,所需演員也不同。

 

此階段不再以京劇為主要創新對象,引進更多其他的表演,使形式多元變化。

 

(二)小結

 

栢優座第四階段作品,比起之前,減少許多京劇的解構實驗(敘事技巧和觀念)。因為如果繼續以京劇為實驗對象,難免被歸類成相關團體,這有違其目標,以及本階段引進其他藝術形式,愈縮減京劇所佔比例,以致邊緣化。

 

京劇邊緣化,除了表現在新戲的創作,也反映在傳統戲安排上,不再推出折子戲,這在2019年核心成員黃宇琳因故離團後[11],可以得見。本來栢優座的主創,其二是京劇演員出身,自然以此為演藝方向。年度新作以外,平常還有京劇折子戲專場,即「栢優群伶」系列,顯示該團演員功底紮實,游走於新舊兩端。黃宇琳長年受京劇訓練,代表傳統藝術角度,擔任團裡「首屈『藝』指」,把關作品藝術層面,也是年輕成員的表演指導,在群伶系列常是主演。由於黃離開,該團因人設戲且調整劇務發展,於是不演傳統戲,與京劇漸行漸遠。

 

當他種藝術成為新戲主要的表演法,京劇則位居次要,如《多情劍客無情劍》紀墨角色(許栢墨飾),《鬼島學苑進修部》閻羅殿、忘川堂、地獄裡家長們,都是次線的旁觀者,並用京劇的唱腔和古裝打扮,表示古代時空或虛構想像,意指京戲和現代有距離。

 

《鬼島學苑進修部》

 

 

一個作品兼具許多形式,如果運用上缺乏明確的藝術意義,則無一致性脈絡,且近於綜藝、晚會節目安排。舉近三年(2021-2023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傳藝金曲獎」為例,穿插在各獎項的表演片段,常用戲曲、戲劇、偶戲和音樂等並置編排而成,但這是基於節目時間有限的客觀因素,和主辦單位希望同屬於傳統藝術的類別,在舞台都有演出機會的主觀心理所致。因此,栢優座作品包含多種藝術手法,不只是增加敘事聲音數量,宜產生有效意義為佳。

 

總結

 

綜合上述,栢優座自成立迄今,隨著各階段團務的發展方向,原來進行的京劇實驗性由強轉弱,與以往銳意明快的京戲特色大相逕庭。他們抱持著「提供什麼給現代人」[12]想法,在劇本、演員和表演逐漸淡化戲曲元素,接近一般戲劇,朝熟悉、容易理解之生活化作法邁進。這樣做,一可降低普羅大眾的欣賞門檻,二有助在市場上生存。然而趨於生活,不能產生清晰的藝術風格,也就無以標誌團體定位。



[1] 栢優座座首許栢昂在專訪文章裡表示,「我們不是劇團,我們是栢優座」。見shihju Huang,〈打破框架 尋找表演藝術新可能-專訪栢優座〉,《Medium》,2018年6月21日(來源:https://0rz.tw/FmXaV,檢索日期:2023年10月14日)。

[2] 栢優座和文化部審查補助的評審,就其為戲曲或戲劇類的團體意見相左。參考許栢昂臉書,2019年5月13日(來源:https://0rz.tw/zCFxQ,檢索日期:2023年10月23日)。

[3] 栢優座的作品發表時間,參考許栢昂臉書,2019年5月13日(來源:https://0rz.tw/zCFxQ,檢索日期:2023年10月30日)。

[4] 《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齊天大聖威震天宮》、《孫悟空勇闖水晶龍宮》三戲,筆者未見現場演出,僅參考栢優座youtube官方頻道的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poyou90,檢索日期:2023年10月)。

[5] 栢優座第二階段作品,「切」系列指2013年《獨、角、戲-吉嶽切》,2014年《逝父師-希矣切》。《獨、角、戲》劇情從雜誌編輯到深山採訪一位老奶奶開始,老人年輕時為戲曲演員,看遍同行經歷:有人為了成「角兒」、穩住地位,付出血汗和生命為代價;也有人成不了「角兒」,無奈轉換職業生涯。此戲探討人的自我認同。2013年首演,筆者看2017年重演版。

[6] 栢優座第二階段作品,2015年《刺客列傳-荊軻》,取材中國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史實,改成現代背景,荊軻在時下社會成了一個悽惶奔走於謀職單位的「北漂」,以及他如何走上刺秦道路。欲探討過去理所當然的信義價值觀,然時代變遷,今人難以理解。2015年首演,筆者看2018年重演版。

[7] 栢優座第三階段作品,2016年《惡虎青年Z》,2017年《降妖者.齊天》,2018年《行動代號:莫須有》,分別改編京劇傳統戲《惡虎村》,《鬧龍宮》加《鬧地府》,《八大錘》,都以虛構的南島為故事重心,合稱「南島三部曲」。

[8] 《行動代號:莫須有》敘述漢南國為政不仁,遭到靖國叛變奪權,以致滅亡。此後,漢南遺民以岳沖天為首,轉為地下抵抗勢力,造成靖國邊境不穩。岳在與靖國前來平亂的東南區司令顏百弓交手過程中,發現靖國對於前漢南人民、皇族採取了開明政策和安置措施,岳不禁思考自己復國計畫是否要繼續下去。此戲就原來《八大錘》收復故土「政治正確」行動加以翻案,思索國家的意義,以及人民需要怎樣的政府。

[9] 栢優座2021年《多情劍客無情劍》,許栢昂改編武俠小說家古龍同名作品。劇情是多情客棧老闆娘憑藉《蓮花寶鑑》展開追求異性故事。過程中,她企圖在店內客人,貌似俠客的紀墨、八兩身上,尋找愛的感覺。此外,八兩實際是流浪說書人,常在說書時進入角色──原著劍術高超的阿飛,於是逐漸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誰。《多》以小說為理想原型,反射出女人苦於愛情不得,男人受困武功不成的面貌。

[10] 栢優座2023年《鬼島學苑進修部》,周玉軒編劇,從學校霸凌事件寫成的社會寫實作品。劇情敘述在人間擔任教師的孔福芝,因意外身亡,進入地獄「鬼島學苑」任教進修部。孔福芝身處鬼怪的教育現場,因學生霸凌案件和家長干預教學的行為,想起求學時自己眼見同學被霸凌、未援助的往事,和從事教育的初心為何,以及自身距離所謂優良教師有多遠等生命難題。編者運用教育題材,寫成的戲劇狂想曲,思索師道的意義。

[11] 黃宇琳演完栢優座2019年《大年初一前晚的那頓飯》後,沒有再參與該團演出。

[12] 參考許栢昂於影片中的說法:「……現在的文本、故事,到底要給現代人提供什麼?」(00:04:30-00:05:00)栢優座,《專訪「家祭」編劇徐妙凡》,栢優座youtube官方頻道,2023年10月4日(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3Ispd66-U,檢索日期:2023年10月29日)。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