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的《大狀王》音樂劇
文︰梁子 | 上載日期︰2022年9月2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大狀王》 »
主辦︰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香港話劇團
地點︰戲曲中心大劇院
日期︰15/9/2022 7:45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音樂 »

千呼萬喚的《大狀王》終於能在舞台上誕生,不負眾望,頓成城中話題,得到大眾的支持和熱捧。的而且確,高世章與岑偉宗的曲詞配置已成信心保證,加上張飛帆的文本經由預演後再作整理更為完整。當劇本和曲詞也在基奠之上,再配合恰如其分的佈景、服裝、燈光、音響,乃至編排導演及編舞和演唱俱佳的演員,成就了一齣具本土特色的音樂劇。

 

歌曲悅耳是必然的事實,高世章創作的音樂甚有特色,編曲多變、同中見異,一氣呵成,主曲調搶耳,也為主要人物創造了有記憶點的「主導動機」(Leitmotif)旋律。岑偉宗也充分運用廣東話的言詞和九聲入調,不覺生澀,不落俗套,有雅俗共賞之效。今回更有趣的是,還加入了「Wo Woo」這類通常見於流行曲的唱調,打破音樂劇歌曲的慣常,聽來得意,也突顯了角色的調皮或述說事件的靈動。

 

除了曲詞外,甚為欣賞簡而精的佈景設置。一個轉台,橫放長方形台階為主景,後方是可升降的山洞狀布幕,不同的場景便依靠欄柵狀的吊片和基本的「一桌兩椅」形式來創造空間。非完全寫實的佈置更增加了場景轉換的流暢度,同時沒有限制觀眾的想像空間。還有一個搶眼的景片,便是那似月也似明鏡的大圓形,甚具詩意。轉台的運用也相當靈活,配合歌曲的節奏,進退得宜,也為阿細鬼魂的飄移提供了不錯的效果。

 

一眾演員表現出色,劉守正的方唐鏡、鄭君熾的阿細、丁彤欣的秀秀當然值得表揚,其餘的角色也是捉緊了僅餘的出場時間,以不同的外在形態和說話腔調,塑造角色。印象尤深的有第一首樂曲中由郭靜雯演繹的黎氏,一句「申冤呀」再配合節奏拍子帶來那三兩下的造型,力度十分準確,也十分搶眼,瞬間把焦點集中起來;邢灝演來的秦師爺也是生鬼;文瑞興的宋大媽情到意到,真摯催人淚;就算該場臨危受命,由歐陽駿替演的趙郎中,出場片刻也是一矢中的,那快步進場,甚是吸引觀眾眼球。總而言之,主線人物以外的角色,各演員也毫不欺場,盡情演繹。導演的調度,乃至林俊浩的形體和舞蹈編排也為《大狀王》增添不少觀看點,沒有大型的排舞,也沒有那些為了提高能量的形式舞蹈,反而多了以演員形體定格和移動來造就不同的畫面,流暢可口,不僅點綴,也是呈現角色關係和說故事的另一道出口。

 

整齣戲的文本,情節豐富。第一幕節奏明快,目不暇給,奈何第二幕花了不少章節處理方唐鏡、阿細和秀秀的三人關係,在等不及要看終審戲玉的情況下,一而再,再而三,為了要讓主要角色也來一首獨唱曲,唱說內心的戲碼,節奏似乎拖慢了點。想來要是三人的關係轉接安排一些在第一幕述說,而把秀秀的案件推展第二幕才上演;又或把第二幕三人關係的片段合併起來,再把何淡如的故事說得細緻點,而非像現在只以一首難度倍加的歌曲帶過,再似有玄機地領悟,倉促地成了轉捩點,這樣會不會有另一番效果?此外,某幾段解釋情節的說書看來也是可以刪減的。

 

總的下來,《大狀王》還是一齣精彩的音樂劇。近來都吹著一股推動長期演出的風向,前陣子也伺著西九文化區的逐漸落成,也曾有要打造香港百老匯(Broadway)的意向。在一切尚未就緒的時候,儲備一下香港廣東話音樂劇庫存是必須的,再加上近年音樂劇演員人才輩出,可望未來還是有機會實現的。再下來,便要看會如何繼續打磨,並把製作宣於國際,讓更多不同地方的人也有興趣前來香港欣賞廣東話的音樂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劇場工作者,發掘以不同面向回饋戲劇和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