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女七號》的編導演
文︰梁子 | 上載日期︰2022年7月2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中女7號》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 黑盒劇場
日期︰6/7/2022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中女七號》是一齣溫馨小品。劇本場景集中於舊式樓宇的共用天台,家家戶戶的人物就在這裡產生碰撞。

 

首場次以介紹角色出場為主,先有婆婆公公上來天台曬太陽,後有故事主軸的中女(張紫琪飾),再來是少女學生和他的男友,最後出場的便是中女的朋友。透過中女與朋友的對話,觀眾才得知她已結婚。然後,對話更帶來故事開展的契機:中女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孕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丈夫是否接受,不知經濟能力上是否能負擔得到,不知如何跟丈夫說明……所有的不知,促使中女煩躁不安,繼而對丈夫擺黑臉、鬧脾氣。事件接踵而來,奶奶去世、少女墮胎、少女與男女分手……這誘發了中女的思潮起伏。正如場刊的故事簡介所言:「有時……出乎意料……前路又會有新的方向……」中女在這天台遇到過的人與事,對她之後寬心懷孕的決定不無影響。

 

戲演下來,導演安排了幾個重要場次都由中女的吼叫結束。蠻喜歡這樣的安排,演員的詮釋也十分到位,情到意到,也能同中見異。開初可能只是一些不知所云的情感宣洩,後來夾雜了一絲憤怒,再到後來吼叫不只是吼叫,而是有一些無可奈何,又似乎帶有一些接受與明白。要是說角色受遇到的人和事件影響而有改變,這些吼叫便是把角色的轉變更加形象化地投進觀眾的眼裡、刻在觀眾的心裡,並傳到觀眾的耳裡。導演細膩的安排與演員情感真摯的演繹,配合得十分出彩。

 

面對這種把故事娓娓道來的小品,在演繹上,角色之間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觀劇之時,總覺得中女在頭幾場戲與其他人物的交流不是很流暢,只來不往,又或是只往不來,彷彿是斷了線,只是順了口地把台詞說出,心裡還會歸咎演員受情緒主導而阻隔了與對手的交流,沒有真實地留意對手(角色)所發生的一舉一動。這種觀感直至丈夫(馮志佑飾)出場,吃秋刀魚時漏了一口,魚肉掉落(相信這是當晚演出的小意外),中女不得已抬起頭來,勉強把嘴角的笑意壓了下來,再回到情緒之中後,那斷了線的交流才真正接上,那種古怪的感覺才一掃而空,戲演來才漸入佳境,角色才活了起來。然而,在觀劇後的一天又反覆思量,中女這個人物在頭兩三場戲不就是心事重重嗎?當人在這個心理狀態之下,面對著不同的人和事,不就是不表露真實地、口不對心地、似有還無地應付了便是?在這裡先把答案懸空,讓後來的觀眾也好來表達一下,這究竟是演員演繹的選擇,還是因為不願放棄情緒而影響了表現呢?

 

整體來說,演出還是能盪漾到觀眾的情感,也能好好地把編劇想要傳遞的訊息表達出來。故事之中,中女透過與少女學生和奶奶、婆婆(老年的代表)的碰撞,似乎參透了什麼。生存與死亡正是問題所在,由出生走到老年,從老年邁向死亡,是花開花落,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沒有什麼大不了,將來的事沒人會知,希望在明天。雖説《中女七號》是一齣溫馨小品,縱使有喜樂溫情,在劇情之中其實也滲透著劇作者對生命的一些領悟,步步開來,層層積累,了解無常,體會無常,接受無常,在無常中學懂珍惜而把生命活動起來,這正是意義所在。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劇場工作者,發掘以不同面向回饋戲劇和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