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不同》到劇場.應用劇場
文︰張潔盈 | 上載日期︰2021年12月22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同.不同 »
主辦︰德思戲劇教育工作室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日期︰14/11/2021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其他 »

《同.不同》參與式劇場由「德思戲劇教育工作室」創作及演出,作品選取戲劇教育/應用劇場常用之習式法(conventions approach)作為觀眾互動之手法,探討故事人物——皇子,身處的地方傳統喜愛彩色,並認為黑色不吉利,惟皇子自小鍾愛黑色,更希望於登基大典中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為登基大袍,而受到民眾反對,他面臨兩難抉擇。四位演教員時而入角成為觀眾(公關公司練習生)的受訪對象,從而了解皇子的喜好、性格、習性等;又或化身節目主持人質詢由觀眾扮演的皇子關於顏色的選擇;亦會扮演皇帝、皇后、裁縫等說明對登基大袍之不滿與擔憂。過程中,說書人時而交代劇情、介紹角色,又或講解觀眾互動的流程。綜觀兩小時的參與式劇場,觀眾的互動安排流暢,空間運用、分組或互動內容清晰;個別演教員之即興能力亦強,能夠運用觀眾的互動內容推展角色話語;最後登基大袍的設計與象徵亦具討論性。然而,情節只呈現各角色的不同立場,未有多加交代其理據或以具體事件呈現,加上角色演繹的能力不一,影響情節推進的張力。說書人多以介紹形式引入及敘述各情節,並未留有懸念讓觀眾加以探索;分組討論讓觀眾表達想法,但未有將想法深化探討與反思。這可能與作品對主題定位於認識層面有關,是次主題是關注性小眾的平等權利,作品亦以聲音裝置作結,展示物品及與之相關的性小眾故事、待遇、時事剪輯等。

 

這種互動參與模式與學校以戲劇教育作為教學手法之課堂相似,然而,此模式放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招待公眾免費參與,在主題層面及探討手法上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展現。教學現場很多時受限於學校的慣性、文化、課堂時數、學習素材與課程內容、教師對戲劇認識等方面影響,或會令故事推進或習式深化運用受局限。純粹以教學法角度理解習式之運用,亦會影響整個戲劇過程的構思、推進、感染與深度,或會淪為活動流程之操作步驟。習式法於九十年代由Jonothan Neelands與Tony Goode把當時一些戲劇教育手法即取材自戲劇/劇場約定俗成的慣用方式收集起來,分層編列於《Structuring Drama Work》(初版共七十式,2015年第三版隨著劇場的演變增至一百式),除了介紹習式的規則外(猶如遊戲的守則),亦列出習式與戲劇之關係,例如以符號、時間、空間、對比、節奏加以分析。各習式中,亦會列出與之相關的文化/戲劇來源與例子,旨在讓更多教師能以簡單的方式,有意義地把戲劇過程組織起來。故此習式與習式的關係、其組成之結構與主題之連繫、戲劇元素之間如何產生有意義的探索更為重要。

 

隨著當代劇場的不同構作方式,戲劇教育/應用劇場也衍生更豐富的分析與組織架構,John O’Toole與Brad Haseman於2017年出版的《Dramawise Reimagined: Learning to Manage the Elements of Drama》亦重新修訂戲劇(教育)元素組織的結構圖,由八十年代初版時以角色、情節為焦點作為推動戲劇張力的主要構成,修訂為其他戲劇元素(如時間、象徵符號、氣氛、空間等)皆可成為戲劇/劇場意義產生的主要組合。作者認為不同年代會受當時的媒體與流行文化影響劇場的生成,感知、互文性等亦會引發各種意義,應用戲劇/劇場的重點要讓年青人(參與者)進行有效及有意義的探索,其形式與組成是多變的。《同.不同》參與式劇場由學校轉移至黑盒劇場,在規範與程式化的過程中逐步讓觀眾參與和探索議題,期望更多不同構作的應用劇場面向公眾,引發更多討論。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劇場構作、戲劇教育工作者,澳洲格理菲斯大學戲劇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