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劇場空間原創音樂劇——《夢綣塘西》
文︰袁貝 | 上載日期︰2021年12月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夢綣塘西 »
主辦︰劇場空間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26/11/2021 7:30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於西灣河文娛中心演出的《夢綣塘西》,以上世紀20年代的石塘咀為背景,講述當時紙醉金迷的紅粉世界中,志比天高的「豆粉水」阿寶(梁景堯飾),結識了「琵琶仔」珍珠女(麥紫筠飾),二人雖情投意合,無奈又因亂局分離的故事。此劇由余振球執導、執筆,並兼舞台設計及監製,劉穎途作曲及音樂總監,張飛帆填詞及文本協力(張、劉亦是《一水南天》主創)。筆者帶着期許入場,最後卻帶着失望而去。

 

踏入劇場,即見舞台佈置簡單,有高低台階,數張桌椅,幾塊大型布幅,已暗示會使用投影。上半場以各演員身穿華麗服飾在台上擺定開展,既顯示出「天一寨」的熱鬧,各角色的高下位置亦擺在前頭,一目了然。如是的舞台設計,對此等展示式大場面如開場的靜定不動,就很有利,因為放眼望去,繁華滿目。但當演員要在四面八方出入,在過高的台階上下,加之每次出入場都是行色匆匆,節奏急促,斷難維持該有的優雅淡定。

 

開場一幕的熱鬧過後,在遲到觀眾入座的時間,出現了首次投影,那是本劇所有演員(不論主次)的造型照,並有演員及角色的名字。姑勿論意義何在,其投影像素之低實在令人瞠目。故事發展下去,投影出煙花、傳單、香港舊照片、二胡仔及二胡魂等畫面,筆者明白運用投影豐富畫面的意圖,但實行起來,不但不覺美觀,甚至有畫蛇添足之感。其他視覺元素如服裝、燈光設計亦稍為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戲中服裝與宣傳照的感覺是完全不同,宣傳照洋溢的青春感和個性,在戲中全不見,用上搶眼的大金大紅,對某些角色的建立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全寨鶯燕都相類似,就未免令人視覺疲憊,還不及後來「天一寨」關門,各散東西之際,眾人穿著平實的衣著,造型反而更為鮮明。

 

觀賞到一半,筆者也不禁思考,如果摒除主觀的視覺元素,這是一個足夠好的故事嗎?必須要稱讚的是,為了把觀眾帶到舊香港,團隊應該做了非常多的資料搜集,甚至在場刊有兩版介紹歷史,又有詞語釋義如「豆粉水」、「琵琶仔」、「老舉」等。戲中情節如銀紙煮紅豆沙、打貓、擺房等都帶有濃重的歷史味道。在這個時空之下,創作了一個愛情故事,純真的女主角珍珠女遇到志向甚高的阿寶,令陪伴在身邊口不能言的二胡仔獨自黯然神傷,典型一女二男的故事線,發展亦不離預期,男主角在名利與愛情之間多番掙扎去到下半場達到高峰,先是在名妓玉蘭的慫恿下投向名利,下一幕卻又與女主角難捨難離,到筆者以為他終於會為愛棄利的時候,四姐過世,珍珠女表示要留下照顧二胡仔,輕輕一推,他就頭也不回,直奔前程。時間在這反反覆覆中流走,戲長三小時,有很多不必要的拉扯,尤令筆者覺得可惜是劇本不敢讓角色成長,不敢再深入探索人性。反而在主線之外的世界似乎更用心,四姐與十三姑、金菊與銀梅之間的感情,令筆者回想起2017年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電影中妓女之間互相維護出頭的情誼,雖然只一筆,也是比主線出色。本劇中的這些副線亦同樣深刻,如再發展,或許比愛情故事的取向,更能展現出大時代之中相濡以沫的江湖味。

 

論原創音樂劇,當然要提及曲詞。在音樂上,以中樂為主,曲風獨特,雖然不可以說是新穎,但與一向以流行曲風為主調的本地音樂劇,確有不同,不過於服從主流一事上,可說是充滿了勇氣。但是在演唱的部份,聽得出來是要遷就不同演員的程度,而各有調整,卻失去和諧的感覺。最明顯的是張國穎的腔調與其他角色硬是不同,當然展現出功力,但也未免顯得過於消費她的好歌喉。另一個問題是歌曲太密集(當然音樂劇是應如此安排),但當很多人唱功都是合格上下,這種安排,就未免令演員太難應付,出現好幾次連拍子都不齊的情況。至於歌詞方面,亦頗令人失望。此劇的歌詞可粗分為兩類,一是談塘西風月之美,二是談夢想的激昂之詩,兩者都用字甚麗,但是前者常用字不離「錢銀」、「飲酒」、後者不離「夢」、「煙花」、「聚散」,致令歌詞辨識度低,難以令筆者留下印象。

 

《夢綣塘西》,主創團隊想來是有心重塑老香港石塘咀的一夕幻夢,遺憾不論表相及核心,都未能鋪整入夢的路徑。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人,中文系畢業生,現從事藝術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