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劇場,遍地開花,各自努力
文︰張志聰 | 上載日期︰2019年7月2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地點︰前進進牛棚劇場
日期︰28/6/201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無可否認,香港表演藝術主要發生在康文署豁下場地,一方面是市場考慮,對觀眾而言,各政府場地必然是普羅大眾最容易接觸到的演出地點;藝團亦可申請政府場租減免,相對於私營場地,這絕對減輕製作費。可是,劇場發展僧多粥少,劇團數量增加,場地數目維持原狀,令製作受制於場地租用情況。按照常理,往往最後一關才是「打大佬」,對製作而言,第一關要申請場地已經是「大佬」。首先,藝團不一定能夠成功租用心儀的場地;其次,每個場地的租用條款不一樣,通常都在短時間內告知申請成功,導致製作時間不足;又礙於申請者眾,要是非場地伙伴計劃成員,絕大部份情況下只能租用一星期,對演出而言並不理想。

 

當荃灣大會堂即將被拆卸,藝團不能寄望政府增建傳統模式的演出場地。要另覓出路,爭取演出的自主權和主導權,可以考慮開拓其他演出場地的可能性。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泳池(沒有水)》是值得參考的例子。演出為「前進進表演探索計劃 2019 – 演員創造力」工作坊的展演,演出前約一個月時間準備,八位演員分成兩組,將劇本順序分配,由兩組梅花間竹演出。其中,兩組演員各演序幕一次,對比之下,一組演員的處理基於身體和道具之間的關係,另一組從舞台空間出發創作,各有特色,顯出新文本富有想像空間的一面。

 

除了發掘更多具實驗性的新文本,《泳池(沒有水)》的實驗演出也暗地裡提問關於演出場地的可能性。這次演出是由前進進在牛棚演出,未必是最理想的例子,畢竟牛棚對前進進而言是有「主場之利」。以同月中、同流與榞劇場合辦讀劇劇場《海鷗》,由榞劇場畢業生用讀劇加展演的模式演出,剛好也帶出一個問題:黑盒劇場、尤指同業私營的場地,會否為藝團提供更大的彈性,在傳統演出場地以外,作為另一個演出地點考慮?

 

前進進《泳池(沒有水)》演出的實驗性,除了是使用新文本探索文字在劇場呈現的可能性之外,演員亦在準備時期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與形體導師梁菲倚研習肢體,繼而推展群體創作。兩組演員在沒有傳統上全知的導演指導下,嘗試自行探索、排練及創作演出,對於一般全職演員而言,是良好的學習過程,讓參與人員可以從「工作」的實用層面,回到具創造力的學習層面。演出中、或演出後,也讓觀眾重新認識該演員的可塑性。《泳池(沒有水)》演出的形式與一貫傳統演出不太一樣,而觀眾又覺得有趣,可見這種具有主題、甚至邀請資深前輩導師合作指導的演出工作坊連展演,本身也是值得探索的另類演出模式。

 

而在於演出的推廣,很多時候都會遇到觀眾問一個問題:「為甚麼舞台演出門票那麼昂貴?」在於業外人士而言,他們不容易明白演出背後的成本,正如一般市民不一定明白一支名酒的價值何在。在道具、佈景等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黑盒劇場中,成本相對正式演出較低,門票亦變相較為相宜,《泳池(沒有水)》正價門票為$150,成為門檻較低、認識高質素劇場的選擇,對藝團長遠發展觀眾群、探索演出的可行性、或演出團隊建立合作等等方面,都與傳統中、大型場地來得不一樣。

 

所以,藝術表演空間何去何從,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一直以正式場地為目標的同時,演出與演出之間的空隙總不能白過。無論是公私營黑盒劇場、戶外演出場地、或其他的可能演出場地,以至不同的演出類種,為演出形式、文本、演員、後台帶來探索的機會,發展創造的空間,一切都有發展的可能性。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讓劇場也在各區百花齊放。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德文系)學士,曾於德國修讀戲劇理論;現為本地劇團A2創作社核心成員,主要參與劇團行政、製作策劃工作,亦有涉獵劇場編導人工作。監製作品包括:《火鳳燎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