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世界》— 一場喘不過氣的遊戲
文︰張志聰 | 上載日期︰2019年4月15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金錢世界 »
主辦︰香港藝術節
演出單位︰Ontroerend Goed »
地點︰大館F倉展室
日期︰17/03/201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由比利時劇團「Ontroerend Goed」製作的《金錢世界 £¥€$》是以互動遊戲形式表達的演出,觀眾被平均分派到不同的桌子就坐後,猶如進入了嚴肅的賭局,桌子根據賭枱設計,最多7人一組,每張賭枱各自組成一個國家,觀眾以「銀行」(Banker / The Bank)的身分參與,演員飾演「政府」(The Government),負責主持整個遊戲,也是賭局的荷官,開展一場在政府與銀行、以及銀行之間、國家之間互相角力的賭局。歷時約2小時,節奏相當明快,大約一分鐘裡可以完成7–10輪「投資」,每6秒一局,近乎是置身於電視劇《大時代》的「股票大戰」中。

 

遊戲開始前,銀行自行決定投放的本金數量,以實體貨幣換算。當日,每人可投放最多200港元,以換取價值2億的籌碼。基本上,觀眾已經為「瞬間成為億萬富翁」這回事多少感到興奮。隨著遊戲發展,本金增加,可以用1:1、2:5、5:15的比例投資,風險上升,潛在回報也倍增。主持在不同時候發佈新的規則,促成經濟改革,例如提供貸款、加印銀紙、向其他國家發債、沽空等,銀行的帳面資金用不同的形式增加。演員形容,「有時候,我們的收入增加,但不一定會知道資金的來源」,「只要銀行相信市場,這些債券、借貸就會有效」。可是,隨著某些國家經濟表現欠佳,信貸評級下降,其他國家抱著「相信市場會更好」的信念,買入市值較低的債券。直到有國家相繼破產,該國發出的債券立刻變成廢紙,資金流失得無影無蹤,經濟泡沫爆破。

 

過程中,演員面對觀眾的表現,即興給參與觀眾的指示反應迅速而到位,設計非常精準,著力煽動觀眾的情緒以及提升參與度,令遊戲的速度極快,還沒有時間深入思考投資策略,便已被引導去投資更多,獲取更大回報。這一切都是由飾演政治代表的主持控制。《金錢世界》要揭露背後的謊言(LIES)是金融制度,同時呈現了政府於幕後操控和鼓勵經濟泡沫的出現。演出其中一段時間,我手上資金比最初的本金多,但沒有收入,主持說:「嗯,這回合表現欠佳呢,你需要借貸獲取更多本金嗎?」話說畢,政府已經為這表現欠佳的銀行送上巨額貸款,其他銀行也對我回復投資的信心。正如我們的地產市場在樓價過高的情況下,沒有升值就是不景氣,保值就是不健康,樓價下降未必期待回復正常水平,反而擔心制度失衡而要設法維持現有水平。《金錢世界》的遊戲看似是老生常談,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風暴,似乎都明白金融系統全球化、信貸制度背後帶來的經濟泡沫和潛在的嚴重性。但在熾熱的氣氛當中,就算知道是泡沫,單單基於對市場的信心,這個謊言還是會繼續存在。

 

演出中,參與者成為擁有資金和話語權的銀行家,呈現的人性與剖析金融制度運作同樣有趣:能夠從無本生利、從別的銀行家和國家的經濟損失中賺錢;銀行家手上的資金都公開給別人知道,因為比較而造成的優越感;有人會為這賭博獲利感到興奮,有人追擊弱者,有人保守,有人為了自保而對其他有危機的銀行冷漠。在2小時的演出裡,也一一出現。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金錢世界》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某程度上是因為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也不一樣。但要是回歸戲劇「表現人性」的根本,傳統演出體透過演員演繹劇本裡的人性讓觀眾觀賞,《金錢世界》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參與在這瘋狂而急促的金融市場裡,讓每一位觀眾同時呈現和體驗人性,面對著同一桌子上面其餘幾位玩家互相盤算的嘴臉,金錢衍生的貪婪帶來情緒的衝擊,比其他演出來得更真實和直接。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德文系)學士,曾於德國修讀戲劇理論;現為本地劇團A2創作社核心成員,主要參與劇團行政、製作策劃工作,亦有涉獵劇場編導人工作。監製作品包括:《火鳳燎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