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迴曲》:利用記憶重塑處理未竟事務
文︰洪美芝 | 上載日期︰2018年3月5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攝影:Cheung Chi Wai, keith hiro
節目︰迂迴曲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3/0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是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的其中一項重要的概念,意指當時人於過去有某些重要的情緒,包括:悔恨、悲傷、憤怒、罪惡、被拋棄等,未能表達或流露出來,而那些情緒一旦被壓抑,於生活中可能會不時的浮現,或干擾當時人當下與其他人的接觸,或對當下的自己產生阻塞之感。完形治療是心理治療中的其中一個學派,是由德國一名心理治療師弗烈茲.皮爾斯(Fritz Perls)所創立的。看著《迂迴曲》的男主角從現在的狀態與過去經歷的互動,令我聯想到「未竟事務」這個概念。

 

《迂迴曲》是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新戲匠」系列的劇目,故事講述一個年輕作家阿優因為於創作上沒有靈感,於是把自己過往的經歷寫下來,令曾經離開他的祖母、母親和女朋友,再度重現於眼前。編劇是以倒序法寫這個故事的,於故事首段先呈現阿優與祖母在家中的相處,亦帶出了祖母現在已經不在人世,阿優表示後悔祖母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與祖母的溝通和相處,令他深感遺憾。及後,阿優因參加劇本創作比賽,而毅然辭去本身印刷廠的工作,他忙於投入他的寫作世界,而忽略了女朋友,儘管女朋友十分支持阿優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但阿優經常失去聯絡,最後他們的感情亦無疾而終。媽媽亦因改嫁而離家,因此阿優的生活和心情陷入迷亂的狀態,就像他家裏的馬桶一樣,經常淤塞,無法暢通。編劇許晉邦除了以馬桶淤塞比喻男主角的腦閉塞,沒有創作的點子,另外亦是比喻男主角的心情,對親人和愛人的離去,有種鬱結未解。男主角就是因為這些過去的遺憾,令他的情緒被壓抑,未能釋懷。幸好,阿優因為創作遇到瓶頸,然後選擇把他自己的經歷寫了出來,成為他的創作的一部分,以致他能於此時此刻去感受過去的事件所為他帶來的情緒。阿優這樣重新經驗這些「未竟事務」,成為了一種治療的方式。所以本來鬱鬱不歡的阿優,頓時也有所頓悟,甚至到最後母親從英國回來探望阿優時,阿優似乎心結已解,原諒了母親。雖然男主角是透過記憶重塑,而令自己從經驗中獲得啟發或反思,但於演繹的過程中,觀眾只看見那些回憶片段的出現,而沒有呈現出此時此刻的男主角與回憶的互動,沒有交代那些回憶為男主角帶來了什麼的啟示和變化,所以到最後阿優於結局中原諒了母親,會令觀眾覺得不夠說服力。另一說法,便是看不到男主角的轉捩點。

 

編劇除了以記憶重塑去幫助男主角解開心結之外,另一方面,編劇寫了三個人物亦有助主角走出生活的困境及解除心中的煩憂。包叔是男主角的包租公,他於男主角經濟有困難的時候,主動提出幫男主角交租,並鼓勵主角繼續創作,是愛與接納的表現;周生是男主角的編輯,他訓示男主角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要寫一些別人也看得明的東西,是緊張主角,希望鞭策主角的表現;而龍哥是一名通渠的技工,他的說話對主角來說是有啟發性的,有看破世事的姿態。編劇安排了這三個人物由同一位演員飾演,這三個人物有著不同的性格,於主角身邊出現保護他、提示他、啟發他。離開男主角的是三位女性,而編劇則安排這三位男性出現於主角的生命,這一點是有趣的。

 

編劇寫這個故事是以「創作」為主題,故事主角阿優的背景是一位創作人,他的人生有兩個部份都是「迂迴」的。第一部份是關於他的創作生涯,另一部份是指他的人際關係。但編劇以較多的篇幅描寫主角於人際關係上的經歷和遺憾,而沒有足夠的空間讓觀眾去了解主角於創作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糾結。再者,除了女朋友的離開是因為主角忙於創作而忽略了女朋友的感受和需要以外,祖母和母親的離開均與主角的創作無關,所以「創作」這個主題便顯得與此劇的內容有點疏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新戲匠」劇評培訓計劃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