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虛實交錯下的各種困局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18年6月2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6/5/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黃曉筠編劇、邱廷輝導演的香港話劇團舞台編劇實驗室作品《局》(The Office),見各種角色處境包含了荒誕、超現實的劇場象徵、符號、比喻處理(更見角色潛意識的呈現),能帶給觀眾很多的解讀空間,使觀眾看完戲後也可邊解讀邊思索現實的政治、社會困局。

 

《局》描述一位媽媽(文瑞興飾)到兒子(陳嬌飾)任職的公司當清潔工,經理(陳煦莉飾)強迫身為兒子的員工當媽媽的上司,「兒子管著媽媽」的荒誕辦公室處境便似把「媽媽照顧兒子」的傳統母子關係逆轉,有趣是劇中的母子戲呈現出連串拉鋸狀態,兒子既要求媽媽辭職,又屢次叮囑媽媽須按公司訂下的標準把工作做好,偏偏媽媽就沒放下照顧兒子的天性,不但迫兒子吃她烹調的大份量早餐,更帶了一個豬腦上班,說是要替兒子補腦。她硬要兒子接收豬腦的情景其後演變成像電影《星球大戰》裡的激光劍決鬥場面。

 

筆者覺得母子拉鋸的效果是好壞參半:激光劍決鬥只帶來娛樂效果但難跟現實的任何社會狀況作有意義的連繫;豬腦戲雖象徵怪獸家長過分呵護子女,但毫無情理的處理顯得效果突兀(為何不是在家煲了豬腦湯後送去公司?),幸豬腦構成了一個伏筆,使劇末一段「豪客把豬腦當作藝術品」的戲活靈活現,教人忍俊不禁兼有諷刺時弊的效果;經理的介入(要員工管著媽媽)使本來單純的母子關係變得敵對兼錯綜複雜,比喻便貼切地似1997年後湧入香港的愛國主義把本來同坐一條船的港人分化成「愛國愛港者」與「反中亂港者/鼓吹港獨者」,並不斷加劇這種分化。幸好劇中的媽媽沒有棄掉自己的母性,好比港人仍堅持對民主、自由等一直承傳的核心價值;母與子其後要面對沒出場的神秘老闆,該老闆做了一些教母子感到心寒的殘酷事(劇中沒詳細交代事件,但似涉及殺人與非法賣買),無論是兒子迅速選擇辭職,還是媽媽從傾慕老闆變成對老闆的行為厭惡得嘔了出來,劇情的處理都顯得粗疏、沒戲味、劇力和想像力。

 

經理既要應付當顧客失約便迫員工寫悔過書的老闆,又要對員工訓示:「一係話事,一係聽話」、「你覺得你擺脫到呢間公司?擺脱到你嘅身份咩?」,寓意一針見血的台詞處理有别於母子戲在台詞、處境上的含蓄曖昧,母子戲會為觀眾帶來更多的解讀空間和觀劇感受(如筆者的解讀、感受可能跟其他觀眾不一樣),而經理的劇情線則使各類觀眾易有同一想法:老闆象徵獨裁政權,經理像特首或高官,母與子像不同階層的港人,公司就好比遭獨裁政權擺佈的香港。更「過癮」是經理於劇首出場時和聽到員工說要辭職後,都有一位神秘青年(張蔓姿飾)陪伴身邊,說出「有思考才有調整,有調整才有進步」、「理想係對現實嘅反抗」、「剷除咁腐敗嘅制度!」等台詞。青年給筆者的感覺就是屬經理內心的「良知化身」,這化身不時會走出來跟做惡行時的身不由己作抗衡,善與惡交戰的處境不但會發生在特首或高官身上,更會發生在眾多小市民身上,使觀眾看戲時容易深感共鳴並作反思:我有否能力擺脫各種身不由己之事?這個世界不可以有多些趕絕惡行的良知者嗎?令人意外、震撼是當觀眾在反思時,青年開始配合炫目的錄像畫面述說世上很多天災人禍都跟政商界那野心/私心失控的政治操作有關,如難民問題、糧食危機等難以解決的國際事件既使觀眾的反思變成迷思與無力,又體現經理是個具世界視野和想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奈何持續的身不由己壓抑了內心的遠見與良知,一份濃厚的無可奈何感覺便彌漫劇場每個角落。

 

譚芷翎、陳嘉樂、廖國堯分别飾演同事二、三、四,三人於劇中主要當敘述劇情的說書人,跟劇中其他角色沒有入戲的演技交流,但就以「全知者(編劇)的角度」知道整間公司的人正面對甚麼事情,卻只能旁觀而無力改變那些很可怕的事情,使筆者不禁聯想到劇中青年所講的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好多人覺得人哋嘅事唔關自己事,個個咁諗就大件事啦」——自己是否能夠為某個/些社會問題出點力而非漠視、逃避該問題?這點甚值得觀眾反思。劇末三位同事及其他角色說要專注本來的職責或想完全脫離眼前的各種負面紛爭、手段,可惜無論是現實社會還是戲劇世界,能否專注或完全脫離是受太多因素影響(如運氣),各人的說法可說是一個沒實現保證的願望,而那些對人生前路感到擔憂但又不得不懷著希望、勇氣的角色的心情,容易讓有類似心路歷程的觀眾深感共鳴。

 

劇首員工對著經理換衣服、清潔工及其他員工都穿著皮製衣服上班,並於劇中屢次隨著忽然響起的搖滾樂跳勁舞、三位同事於會議桌上打乒乓球、經理將一杯水倒在員工頭上……這些劇情有部分有機會於現實發生,但更多是將角色的狂想或沒法想出來的潛意識具體地呈現出來(兩者都涉及逃避現實的方法),令《局》的整體劇情處理有一份虛實交錯的效果。逃避現實,是由於現實活得很苦,難得編導肯將這兩種生活狀態都呈現出來,似刺激觀眾思索生活的意義,當筆者看到劇末幾個角色被物化成貨物(即演員穿上由載貨紙箱粗製成的衣服),然後從劇首到劇末皆見台上一棵綠油油的植物,象徵相信為數不少寧願接觸喻意大自然的植物,但喜歡成為賺錢工具(貨物的象徵)的觀眾。

 

總括來說,只有約九十分鐘演出時間的《局》可說局中有局(指人的心理困局) 兼局外有局(指香港社會、世界大局),雖不是每個局都寫得詳細精彩,但肯定是寫得夠全面,令在日常生活中當局者迷的觀眾可以看清楚生活還有很多意義、選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