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會定期與本地或海外之報刊或媒體合作策劃藝評專欄,文章於專欄發表後,將安排上載於「月旦舞台」。
文︰吳美筠|上載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不必文字傷舞
觀賞「動藝」原生於屈原《離騷》的舞蹈創作,如果熟識原著文本,難免會受文本的影響。若要從只有70分鐘的舞蹈中,尋找《離騷》詩作中的香草的隱喻以及詩人上下求索的神話遊歷,一定有一股難耐... |
文︰吳美筠|上載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以劇場實驗來詮釋經典的冒險
鄧樹榮是香港少見有誠意而專注地發展一套劇場美學的劇場藝術工作者,他既通過具體理論論述又以劇場演出實踐劇場美學,且演出屢次成功打入國際視野。看過三年前他與邢亮合作的大型... |
文︰洪思行|上載日期︰2012年12月20日
聽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音樂,絕對是一種另類的聽覺享受。他的鋼琴作品雖不及莫扎特的那種簡約的活潑,卻擁有滿是詩意的輕盈;雖不如李斯特的那種炫技式的華麗,但蘊藏一道內斂的靈氣——這就是德布西開創的印象派[... |
文︰小倩|上載日期︰2012年12月20日
當劏房大火、青年住屋問題成為近年城中熱話,「小劇場工作室」《莫斯科的陌生人》的編導蕭勁強並無打算參與宏大的社會論述,反而著重刻畫小人物的生活及內心世界,以灣仔富德樓某單位內的客廳作為表演場地,呈現一... |
文︰陳暉健|上載日期︰2012年11月20日
王力宏有一首歌名叫《玩偶》,歌詞是這樣說:「我不想讀你的腳本,不想讓你動我的嘴巴,我不想往身上綁線,不想當你的玩偶——玩偶」[1],中國自古以來流行「男尊女卑」的思想,即使近代中國,情況亦不例外,當... |
文︰鄧正健|上載日期︰2012年10月31日
「狂情」這個名字,實在有點過火。莎拉.肯恩(Sarah Kane)原劇名為「Crave」,華文世界多譯作「渴求」,當中並沒有「狂情」一詞中那份張揚和賣弄,反而保留了一份對個人慾望深沉的壓抑感,這大概... |
文︰陳冠而|上載日期︰2012年10月24日
《脫衣秀》四支風格迴異的新創作品,由四對編舞X時裝設計師組合打造而成,一次交流平台式的小試牛刀,時裝與舞蹈的交叉感染。
去年香港藝術節上演的舞蹈時裝秀《WOW》焦點在於展現時裝,舞蹈是烘托,是一... |
文︰夢飛|上載日期︰2012年9月24日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於1935年寫就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指出,複製技術的介入,令現代工業社會的藝術品失去靈光(Aura)。這表示藝術品不再具有「此時此地」的獨特性,以及原... |
文︰賴勇衡|上載日期︰2012年8月28日
「同流」不怕引進富爭議性的劇本,勇氣可嘉。只是爭議性往往跟觀眾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關。《製造基督》把耶穌塑造成一個熱心的猶太革命家、傑出的表演者,自編自導自演「死而復生」的大型魔術,為了使人相信他就是救... |
文︰小西|上載日期︰2012年8月27日
今年是六四二十三周年,與二十周年相比,雖然紀念活動並不像以前的那麼多,但近二十多年來,六四作為香港人身份認同的關鍵構成部份(不少香港人的手電號碼甚至密碼都與六四有關,大概已不是甚麼秘密),仍然在回歸...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