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新傳觀後感
文︰曲飛 | 上載日期︰2006年2月1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白蛇新傳 »
主辦︰香港藝術節
演出單位︰演戲家族 »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日期︰4-5, 9-11/2/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今年香港藝術節本地製作劇目跟海外製作劇目數量比較,顯然不多,被戲劇界人士關注的其中一齣,莫過於是「演戲家族」的音樂劇《白蛇新傳》。筆者相信被受關注的原因,是該團自千禧年開始,由他們的藝術總監彭鎮南帶領下,一路積極創作和尋找本土音樂劇特色有關。劇團多年成績有目共睹,有以香港淪陷作背景的《遇上1941的女孩》、到改編自沈從文著作的《邊城》和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等作品,它們都為香港音樂劇史上寫下光輝和令人難忘的一頁。

 

至於《白蛇新傳》,筆者更相信是劇團一個新的里程碑,多年凝聚出來的創作經驗,終被香港藝術節垂青及認同,這對劇團發展路向上,有著特別的意義。該次主要創作人包括負責音樂總監的高世章、編導的彭鎮南、填詞的岑偉宗和編舞的余碧艷,而《四川好人》正是四人共同創作的往績。故此,在合作上相信他們已有一定的默契,在創作上的磨合期可大大縮短,對作品的完整性有絕對的幫助。可是,恕筆者直言,現今《白》劇雖有各人的一貫水準,惟欠缺一份完整性,個別場景值得斟酌,相信這與劇本有莫大關係。

 

現時改編的故事主要劃分為兩條主線推展。感情線上,白素貞被困雷峰塔八百年後,本有重生機會,可與小青返回仙山修煉成仙,但她放棄這個機會,而要去凡間尋找已六道輪迴的許仙。雖然觀音阻止,她仍執意去做,於是,她與觀音達成協議,就是她只有一百年時間去找許仙,一百年內,她的法力會慢慢消失,時限一到更會死去。另一線,是藉她尋找許仙過程,捲入教派鬥爭和未世的陰霾之中,從而探討關於城市慾望、愛、性、權力、自由等問題。

 

編導曾指出,「這不是純粹關於傳奇故事,或關於愛情的戲……我想讓觀眾跳出故事,從另一角度去看這件事……社會現象……」單是這幾句話足以見到彭氏的創作動機和用心。

 

基於這些設定,高世章和岑偉宗的曲、詞充分表達出編劇所需的相關氣氛和內容,十分稱職,尤其以岑氏的詞更為配合編導的中心思想。須知,一齣音樂劇的詞句就如對白一般重要,比重可謂參半,如用字不精,後果堪虞。

 

反之,站在編導崗位上的彭鎮南,在處理整齣作品時則有些不穩定情況。改寫傳統《白蛇傳》確實需要一份勇氣,它不竟是一齣家喻戶曉的故事,劇中人物性格鮮明,深入民心。

彭氏深明此道,故以各人在八百年後重遇,再延伸各人情緣,這方面處理是巧妙的,尤其到最後一筆,當白素貞(劉雅麗飾)因尋找到心中的許仙(譚偉權飾的男妓Richard)而放棄了轉世後,但又沒有勇氣愛自己的真正許仙(陳曙曦飾的法山)時,情節令人感動。

 

惟描寫到有關城市慾望、權力、宗教等課題時,則出現了不太平衡的現象。其中以教派之爭一筆最值得商榷。劇中,白素貞與小青(林小寶飾)為尋找轉世許仙,誤入法海(陳文剛飾)在現世開設的聲色犬馬之地「大舞池」。其後,更捲入法海為成為眾宗教的統領,遂藉捉她們為名,實踐自己的計劃。筆者是無神論者,但當見到編劇涉足有關題材時,感到隱憂,因為宗教與政治,一直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除非論者對該話題的認識十分清楚,更能確立自己牢固的立論,否則,任隨己見的表達,恐怕會激發個人的宗教情緒,輕則淪為別人的訕笑,重則如新近西方報章,刊載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一事,全球震盪。

 

雖然,編劇聰明地沒鎖定時空及指明劇中的所屬教派,但只要形態上給一個正常人已清楚地鎖定了所指的教派時,這些聰明明顯地沒有意義了。且以第二幕,第十六場為例,法海帶領四大掌門收拾白素貞,難道編劇估計當觀眾目睹修女和道士時不聯想到天主教和道教?

 

再者,編導的立論「宗教融合,世界才美好」,但這個良好意願,筆者待至劇畢,一直不見,眼見的只是各教派捉不到白素貞,之後就突然收筆。

 

其實劇本去探討宗教與人性之間的關係是完全值得欣賞,以筆者愚見,只須在導演手法上將有關題材處理得再抽離一點,不論在意識或形態上再有所擴展(例如形象設計上),那便可繞過尷尬的情況。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劇評人、藝術文化評論員、藝術活動策劃人。

 

現為香港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香港戲劇協會成員、IATC(HK) 劇評人獎及香港舞台劇獎評審委員;網站訪談節目《藝術有時》主持人;香港學校戲劇節首席評判;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101arts.net藝術新聞網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