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重遇
文︰草木 | 上載日期︰2005年8月2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第三盒‧卷五 »
主辦︰進劇場
演出單位︰進劇場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8 - 10/4/200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本地劇場觀眾對貝克特的認識,始於《等待果陀》,可能也是終於此劇。雖然今天《等待果陀》在戲劇史的價值已經是無可置疑,不過要了解貝克特,一個作品並不足夠,有評論者認為貝克特是一個對創作很認真的作者,很多作品有英法兩個版本,同時力求兩種語文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而每一個戲都有它的價值。今次進劇場的《第三盒.卷五》正好讓我們一次過重溫三個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作品,包括《遊走四方形》、《來來去去》和《克雷布最後錄音帶》。

 

三個作品都是描述人類的孤獨處境,不過表演手法各有不同,導演的安排是由抽象開始,如同解謎似的逐步把細節展現。今次演出的第一段是《這個 這個》,來自貝克特的電視劇本《遊走四方形》與他最後期詩作之一。四位演員按照預先安排的路線在一個四方形中遊走,沒有對白,動作也沒有太多變化,表演是非常的簡約但有它的幽默感。四人雖同處四方形內,會碰面但隨即走開。第二段是《來來去去》,創作年份是一九六五,演員的移動位置同樣是全劇的核心,不過《來來去去》的背景和故事都有對白交代,觀眾應該較易掌握。聊聊數語已把三位兒時好友,長大後重聚那種欲言又止的狀態表露無遺。

 

《這個 這個》和《來來去去》是整個演出的頭盤,貝克特的孤獨世界還是一個橫切面,只存在於某一個場合和狀態;第三段《克雷布最後錄音帶》的孤獨處境卻是纏繞一生。劇中的克雷布是一個失敗的作家,今天是他的六十九歲生日,如往年一樣他都會獨自到酒吧慶祝,回到家裡重聽以往其中一年的生日錄音,然後錄下新的一段。今年他選擇三十九歲時的一卷──《第三盒.卷五》,三十九歲的他剛聽完一卷十多年前的錄音。三個不同階段的克雷布同時出現。當三十九歲的他在笑的時候,六十九歲的他也會附和。而當重溫當年遇上的女性時,他多次把錄音機停頓,甚至再聽一遍。克雷布的孤獨並不是單純的命運安排,很大程度是他的選擇,可悲的是他只是一個賣了十七本書的作者。

 

陳曙曦演出的克雷布可以用謹慎來形容,非常忠實地重現貝克特筆下的角色。和其他進劇場的演出一樣,都會留一些空間讓觀眾感受劇中人的內心世界。佈景和道具都是劇本的基本要求,並沒有多餘的元素。進劇場選擇演出這三個作品相信和劇本要求的簡約舞台設計也有關係。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