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灰色青春 ——談英國國家劇團聊天室與國民身份
文︰陳瑋鑫 | 上載日期︰2008年4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香港藝術節協會有限公司
演出單位︰英國國家劇團 »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日期︰13 - 14/2/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英國國家劇團於三年內第二度應香港藝術節邀請來港演出,是年的兩個劇目《聊天室》(Chatroom)及《國民身份》(Citizenship)是繼零六年的《高校男生》(The History Boys)後另兩個以年青演員為主的原創劇。整體演出同樣充滿活力,題材亦富爭議性,但比《高》更貼緊新世代,年青觀眾尤其看得投入。

 

兩年前《高》劇的故事背景為八十年代英國高校,劇中引用了不少文學精句,對於不大熟悉英國文學的大部分本地觀眾,可能會較難投入;然這次無論是有關網上欺凌及青少年自殺問題的《聊天室》,抑或是揭示青年人對性與愛之迷茫的《國民身份》,都沒引經據典,反而用上活潑生動的語言,直接了當揭示當代年青人在成長路上所面對的疑難。

 

打頭陣的《聊天室》以六個角色於互聯網聊天室上的對話交織以成,呈現出網路世界上的絕對自由如何衝擊心靈空虛的少男少女。佈景以橙色膠椅或正或側並排列陣,簡單但富效果,具體營造出只有零與一的數碼世界。眾角色大部分時間都只面對觀眾說話,互不對望,成功演繹一眾於夜深人靜,孤獨面對冰冷電腦屏幕卻渴求溝通的聊天室常客。劇中對白睿智有趣,以不同主題的聊天室作背景也在在反映出網上聊天室的多元性。六位演員的表現雖然談不上技驚四座,但整體相當不俗,特別是飾演阿占(Jim)的史提芬.韋伯(Steven Webb),巧用說話節奏及身體小動作,演活欲自我了結生命的鬱悶少年。

 

中場休息後上演的《國民身份》,就更直率地呈現青少年成長的反叛歲月。同性戀疑惑、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等問題容或是老生常談,但《國》的編劇馬克.雷文希爾(Mark Raverhill)就透過描寫主角湯姆(Tom)嘗試認清與他夢中一吻的是個「他」還是「她」的過程中,輕巧地把那些敏感議題放在一起。難得的是這齣充滿活力的喜劇瘋狂而不胡鬧,角色設計亦甚有心思。配合眾年青演員幽默抵死的演繹,以及導演乾淨利落的過場設計,整體演出的確賞心悅目。

 

值得一提的是,兩劇的敘事形式都像我們在互聯網上由一個超連結到下一個超連結一樣,以跳躍的非線性方式來說故事。《聊》的故事就是從一個聊天室跳到下一個聊天室,片斷式地推展;而《國》劇內可以由湯姆與女性好友初嘗雲雨,突然跳到十多年後他的女兒亭亭玉立出來說故事,始說回湯姆之後的發展。這樣的設計比傳統線性敘事更有新意,再加上兩劇直率呈現年青人的一些反叛行為,因此不難明白為何年青觀眾大呼過癮。

 

不過在笑聲背後,兩劇其實亦帶出了這一代年青人的無奈:在成年人缺席的世界內,缺乏自信、羞於溝通……猶記起演出尾聲,眾演員於台上回頭凝視觀眾的一刻,就像在問:當青春輕狂過後,這一代的年青人可以如何走下去?


(原載於2008年3月第26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藝評人及表演藝術研究者,自1998年起於港澳不同媒體上發表有關劇場、舞蹈及視藝等評論與專題文章。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2015-2017)及香港舞蹈聯盟《舞蹈手札》編輯(2020-2021)。現職大專講師,並分別為香港舞蹈年獎、香港小劇場獎及 IATC(HK) 劇評人獎評審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顧問及舞蹈、戲劇、藝術評論界別之審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