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雄水準參差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04年7月2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5 - 28/3/200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康文署三月主辦的戲曲節目「雙雄」以兩位當時得令的粵、崑劇武生同台演出作宣傳,吸引力自然十足。第一二晚是粵崑混合表演,第三晚則是純崑劇,第四晚則是純粵劇的演出。第二晚入座率雖好,台上的演出卻非常參差,粵劇環節水評一般。第一齣「高平關取級」嚴格來說不是武場戲,台上以唱為主,表演功架的情節也不多,而且個多小時均以古腔唱出,跟是次演出的主題出入很大。而最後一齣粵崑折子戲「武松」更是編與導都極差,既沒有發揮兩種戲曲的特色之餘,更未能表演兩種戲種的優點,予人草草了事之感。可能是兩位演出者級數相差太遠,影響了編與導的創作。事實上粵劇中之武打和講求功架的劇目不多,能演者更少,是次的粵劇演出的項目都是近年的新編劇,形式大多效法京劇,多以老生戲為主幹,這種演法已偏離傳統粵劇。李龍雖是香港的文武全才,但跟國內的崑劇藝術家相比,實在相形見拙,這點香港粵劇界應心中有數。結果全晚最叫好和突出的演出仍落在崑劇的項目裡,尤其是林為林的「界牌關」施展渾身解數,做完一個又一個難度極高的動作,贏盡觀眾的喝采。 第二晚看了崑劇暗箭記,此劇劇本精鍊,分場流暢,氣氛統一,文武兼備,角色有深度且具變化,是難得的崑劇劇本。古兆申掌握了現代戲劇的特色,擺脫了傳統比較沉悶的編法,同時能清楚認識演員的潛能,成功地刻劃出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林為林演出深入,武能壓場、文戲也唱情兼備,把子都將軍一角演得出神入化,淋漓盡緻,是晚的演出編導演俱佳,可能是十年不可一遇的好戲。不過《雙雄》的宣傳方面總予人以粵劇為主,可能影響了崑劇的愛好者入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