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遊你左右 嚇得你未夠?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12年5月1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魂遊你左右 »
主辦︰同流
演出單位︰同流 »
地點︰DynaMicS Studio 1(新蒲崗大有街16號昌泰工廠大廈3字樓)
日期︰17/2 - 5/3/201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2012年2月25日,筆者欣賞了「同流」黑盒劇場的The Woman In Black《魂遊你左右》,主要原因是被它網頁內的宣傳語所吸引,現抄錄如下:

 

「首演16場全數爆滿一票難求!觀眾要求坐地都要入場睇多次!2月中將載譽重演!你,準備好嚇第二次未?一齣令你不寒而慄、挑戰你心臟負荷能力的鬼故事;一齣演員與觀衆想象力互動的近距離演出!一名年輕的律師來到一個偏遠的村莊,處理一樁客戶遺囑的案件,他逐漸發現這座房子和整個村子隱藏著一樁未被揭開的秘密,而且被一個滿懷仇恨的黑衣女人下了詛咒。現在,在黑暗的劇場裡面,年老的他正要向你重演這一段不可告人的恐怖回憶。The Woman In Black以黑盒劇場獨有的靈活可變性,突破傳統劇場空間,近在咫尺的燈光音響效果,表演者伸手可及,令觀眾完全置身於演出當中,比鬼屋更逼真,更驚心!小心!你在暗室中看戲,有人在角落中看你......*本劇具纏繞不散之恐怖氣氛及驚嚇情節,細膽或患有心臟病的觀眾請自行判斷。」

 

宣傳語用作吸引觀眾之餘,也顯現創作人把此劇定位為驚悚恐怖劇的目標。

 

相信有觀眾跟筆者一樣,抱著期待被嚇的心情進場。筆者到場時見只剩下第一排座位可坐時,有點如坐過山車頭位的緊張。完場後,與筆者同行的兩位家人(一位大膽愛看恐怖片,另一位向來膽小),均表示不驚反而有點悶;此時巧遇一位公司的同事,他也表示不算驚。筆者自己呢?雖然欣賞戲中某些片段,但總的來說,也覺得宣傳語令人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這劇的原著者為Susan Hill,同流黑盒劇場選用了編劇Stephen Mallatratt戲中戲的版本(翻譯為張天恩)。劇情是指英國有一位老人(鄧偉傑飾而他兼任導演),年輕時是一位律師,一次工作期間遇到黑衣女鬼;晚年時,想將有關的恐怖經歷,向劇場的觀眾演出以作為自己的心理治療,故與年輕導演(林子傑飾)排演恐怖經歷,年輕導演飾演當年的律師,而老人就飾演其他角色。筆者認為選擇這個版本有先天不足,就是因為它是戲中戲,本身已有強烈的「假」的況味;加上無論年輕導演把遇鬼的經歷演得多投入,間歇也加插兩人回到現實(即在排練室中)的情節,於是令觀眾從想象的鬼域世界裡抽離出來,恐懼感大打折扣。

 

除了這先天不足以外,此劇未盡達到宣傳語中它的目標,也是令全劇驚嚇不足之原因:

 

「以黑盒劇場獨有的靈活可變性,突破傳統劇場空間」之宣傳語

 

今次的演出地點是在新蒲崗的一個工廠大廈內,沒有高於座位的舞台,反而有點像藝穗會的小劇場。主要的道具很簡單,只有一個大行李箱,枱及椅子等。演員在燈光及聲音效果下,虛擬出坐火車、坐馬車等場面,感覺饒富趣味,也打破了簡陋的小劇場及資源匱乏的局限,展現了黑盒劇場的可塑性。

 

不過,由於故事背景在以前的英國郊區,地理環境特別,屋子也有別於古今的香港,觀眾並不熟悉;而缺乏佈景因而無法表達出某些本來可提供的視覺效果,很多時全靠劇中人的獨白,或要求觀眾嘗試想象。若果觀眾的想象力先天性地有限,或未能消化所聽到的文字描述而來不及想象,則未必能夠掌握到劇中的事物,或年輕律師的感受,更遑論是品味到編劇筆下所要帶出的恐怖氣氛了。

 

另外,某些劇場效果是有待洗練的,例如年輕律師帶到鬼屋內的小狗,是無形的,當然演員會以虛擬手法表達出小狗的動向;但不知何故,導演卻沒有運用狗隻的呼吸、吠聲或哀鳴聲來表達狗隻的動態及情緒起伏,大大削弱了小狗對引起氣氛的轉變或是引起驚悚的作用。

 

「近在咫尺的燈光音響效果,表演者伸手可及,令觀眾完全置身於演出當中」之宣傳語

在筆者印象中,有一幕戲的燈光效果是最出色的,那就是年輕律師在走出鬼屋外的霧間世界並以電筒照明,劇場的燈光轉暗;那時候,筆者感到自身似是置身於一個蒼茫的世界裡,完全融入了劇中,這個舞台效果是成功的。

 

另外有趣的是,每次轉場時,劇場內的燈光都是全關的,舞台的地面也沒有熒光的貼紙指示不同場口時道具要移位之處,兩位男演員全憑記憶和感覺,在完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中搬動道具,值得一讚。但不美的是,每次轉場的時間比平常多最少三倍或以上,在最初一次的黑暗轉場中,筆者心裡非常期等有任何從黑暗而來的鬼魅效果,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純黑暗轉場,換來的只有是乾等和生悶。可以的話,導演是否能間歇在某些轉場中,適切地製造出一些突而其來的驚嚇效果,令觀眾即使在轉場時亦不敢掉以輕心或是乘機閉目養神,那就最理想了。

 

至於表演者是伸手可及嗎?難免是言過其實了,不錯,筆者身在第一行最左面的位置,兩位演員有時也會走到筆者的前面講獨白的,真的是伸手可及,但這時的我卻仍是很自覺是觀眾的身分,並沒有完全置身於演出當中的感覺;也因為被他們的近距離存在「保護」了,更不怕黑衣女鬼會突然向我「施襲」。至於其他觀眾呢?由於左右兩方觀眾席的中間有一道小通道,而飾黑衣女鬼的演員首次出場時就是從這路而來,她兩邊的觀眾也許可伸手觸及到她,除此以外,女演員再也沒有可與觀眾有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事實上,劇中女鬼現身的場面不多,也多只會與年輕律師作近距離接觸;而且很多時也是由年輕律師的口中描述女鬼的樣貌、表情和對她的感覺,因此,觀眾即使是感到驚,也只是很有限度而已,對她的出現頗有望穿秋水之嘆。魂遊你左右?這個「你」,很可惜,絕對不會是觀眾。

 

「比鬼屋更逼真,更驚心!小心!」之宣傳語

 

比鬼屋更逼真,真的是談何容易?比如說,年輕律師闖進了鬼屋內的孩子房,這房子是位於舞台很後方的位置,而且是由一道白紗隔住,幾乎看不清年輕律師是做甚麼;而房內的玩具及陳設,都是靠他的獨白描述。試問這又何來逼真,使人驚心?筆者看罷是次演出,對這齣戲的電影版很感興趣,就在YouTube觀看了一齣1989年上映的電影版,這版本採取的並非戲中戲,當中所展現的是年輕律師的第一身經歷;其中年輕律師處身於鬼屋孩子房的一幕,玩具(有人偶、動物公仔及其他)會自動移動或發聲,皮球也自行動彈,真是看得人有點發毛,這就是有時視覺及聽覺感觀的重要性,絕非單靠演員的獨白描述便能引起驚悚。

 

但整體來說,筆者絕不同意這劇是沉悶的,尤其是兩位演員的落力演出,鄧偉傑一人分飾多角更是演來不俗。而臨近劇終時正式碓定年輕導演是見鬼的情節,預示他的小女兒也將遭遇不測,令人不寒而慄。

 

執筆至此,筆者想道:如果能把原著背景改編為早期的中國或香港,帶出一些香港觀眾較熟悉的環境及文化氛圍,或許觀眾的想象力可更易發揮,感覺會更驚悚。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