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越野賽的微笑
文︰星池 | 上載日期︰2012年7月23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最後的越野賽 »
主辦︰劇場脈搏
演出單位︰劇場脈搏 »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
日期︰8 - 10/6/201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觀賞了「劇場脈搏」首個公開演出《最後的越野賽》,改編自真實抗癌病人故事的親情小品。此劇本曾經於「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VI」發表,原名《最後的微笑》,但無緣看到。其實,較喜歡後者的名稱,畢竟全劇並非著重介紹「越野賽」這項運動及過程,而是想藉此呈現「親情」二字,帶出遭逢巨變,一家人也要學會微笑面對。終究,越野賽是少有而吸引人眼球的題材及字眼。

 

編劇葉興華以自己和患癌離世父親的真事,改寫成劇。這樣,有可能因未能抽離而難於創作,但他這次的賞試,頗為成功地把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呈現給觀眾,直接而真摰。因為父親確診患上末期癌病,家中各人的問題及心結,在身心疲憊下逐漸湧現:孤僻的兒子;多疑的母親;曾要經濟援助的姑姐,還有複雜的家族問題。當中,出現的衝突、吵架及矛盾,正如兒子要求父親,有何事要說出來;父親叮囑兒子,不要常躲起來,可多對母親談話,溝通是重要,因為各人背後還是有「愛」。學習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越野賽是兩場「父子對話」的橋樑,二人曾經一起參賽,互相扶持。通過開場和劇末投射的比賽圖片以及場刊上的簡介,運動員或需要挑戰跑山、越野單車、攀岩和獨木舟等項目。父親在下半場,曾向兒子透露,可能因為有其作伴,以及母親在終點等候,才會參加越野賽。因此,一家三口決定完成最後的越野賽。父親對抗癌病,亦如和母親及兒子玩一場人生的越野賽,何嘗不是要克服崎嶇,最重要是有人陪伴在側,一起面對。

 

全劇演出不足兩小時,而且在故事情節上,大概無須設立中場休息,像現在這般斷成上下半場。也許,想藉中場休息來緩和觀眾的情緒。此劇值得欣賞的地方,是不刻意製造煽情效果,讓眼淚縱橫,而是真摯地流露情感,不過,觸及的內容,難免有沉重之處。

事實上,全劇每次的轉場,移動一個個道具箱,略為緩慢,尤其是在篇幅較短的場與場連接,令演出不夠乾脆利落。另外,轉場時亦常常稍為亮燈,在黑盒劇場內,觀眾清楚見到幕後人員搬動道具。因為這些人員是穿上病人服裝,在劇初「序」的一場,曾與兒子的朋友這角色,圍在一旁摺幸運星,而現在又像刻意讓觀眾見到他們在工作,或表達了病者也能有所作為及活得有希望的喻意。

 

一家三口,還有姑姐,以及兒子那位思想積極的朋友,除卻母親的化妝造型略為年輕,與兒子站在一起,說服力略不夠,五名年輕演員,也恰如其分地演繹角色,成功把一個正面的親情故事呈現。縱使開首,已預示了父親已病歿,但在劇末,最後的越野賽之中,一家人遠眺前方的微笑,仍是表現一種希望。如「劇場脈搏」這新劇團,「宗旨是透過藝術活動為末期病患者提供靈性照顧」,此劇便達到一種鼓勵作用。其實,在越野賽般的人生路上,誰也要面對困境。

縱使全劇在執行上難免有不足之處,但在有限的資源及經驗有待累積之下,能與觀眾清晰地分享了這個動人故事,反思生命,此個新劇團,小劇場演出,是值得嘉許。

 

(原載於2012年7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用文字把欣賞的演出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