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原則》(2018 新版)
文︰冼國恆 | 上載日期︰2018年11月30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0/1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看畢原則,令我對制度、當權者、民眾、社會運動,有著深刻的反思。

本劇透過劇中人物的互相角力,帶出不同原則的互相廝扯,抗爭過後,最終遺留下來的會是什麼?

 

戲劇之初,講述新校長上場,勵行改革,以一條極具爭議的規則︰「在操場進行球類活動,需要穿著體育服」來拉開這場爭鬥的戰幔,學生怨聲戴道,認為小息只有15分鐘,換體育服卻需要10分鐘,變相剥削他們學生的打球時間,初步帶出代表辦學團體的校長一方與代表老師與學生的副校長一方的對立。及後,隨著故事發展,校長欲禁止副校長負責的長跑隊學生在校外練跑,以副校長及學生堅持在互外練跑的傳統,最終因為有學生在練跑途中發生意外被小巴撞到而傾向校長一方,副校長接受調職,引發學生罷課絕食,老師集體請辭等抗爭運動。

 

本劇的場景十分簡潔,很多場景只用最具象徵性的道具擺設,例如校長室只擺放兩張椅及燈光建構出校長室,使觀眾更能集中在演員的演繹,同時利用燈光的光與影,明與暗,來深化角色的內心活動和權力關係,使觀眾感受演員對角色的刻劃更有質感。

 

本人對於第五場尤為深刻,這場是此劇前半的舖排與後半抗爭升級的轉捩點,透過校長對學生的極力遊說與分享自身經歷來深化角色,使校長的個性更為立體,而學生會長在經過校長的遊說後首次出現內心掙扎,最終決定發起罷課,對角色人性的刻劃更為深刻。

 

我覺得劇中大部份演員都頗具實力,在角色的塑造和掌握上也恰度好處,飾演校長的雷思蘭,感受到她強大的內心支撐,真實感受到她的嚴謹和對制度對規則的信仰,到本戲的最後一場,她經歷整件事件後的稍稍態度軟化拿挰得恰到好處。以最值得商榷的角色,是飾演訓導主任的辛偉強,在角色外型的素造上他上身稍為前傾,說話咬字用力,而演繹頗具不羈與俠客之風,對飾演當了20年教師的中文老師及訓導主任而言,究竟是人物在演員內心扎根後發展出來,還是演員對角色的刻意設計,令我感到傾向於後者。

 

到故事推進到聽證會一幕,導演利用場景及台位的調動,並調亮觀眾席的燈光,使觀眾第一身參與其中,當起劇中的學生、老師、舊生、家長來參與聽證會,安排校長在台上回應,而學生及老師在台下發言,來突顯兩者的權力關係,由上而下的行政主導,及由下而上的群眾抗爭壁壘分明,導演處理應記一功。

 

本劇有趣的地方,是作者運用不同原則去彼此衝撃互相挑戰,引發觀眾對社會制度、普世價值、責任與義務等等題目進行反思,校長代表社會規範、當權者、經濟與成本效益,為推動學生成績上升,增強學校在同儕的競爭力,與副學長、老師及學生一方代表著重保留傳統文化,重視多元發展進行一場又一場的討論,十分精彩。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重視學生成長,還是應該跟隨主流價值觀重視成績,學校的責任應該是提供學生成長最好的環境,還是訓練學生成為考試工具,在成績上具有競爭力的孩子,讓學生自由發展還是用制度規範他們,深怕他們行差踏錯的好?正好與現今教育制度和政治氣氛進行比照,深感共鳴。

 

聽證會後的一幕,以學生會長與學生的對話,反映年青一代在經歷重大政治事件後的灰心與無奈,令我反思要年青一代背負如此沉重的重擔,與整個制度進行抗爭,是否太過嚴苛,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會帶來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他們會更積極投入社會,還是對社會失去信心,而鼓勵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的大人,又想為學生留下些什麼,在劇中訓導老師向學生道出一句﹕「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則自由」,鼓勵學生堅持夢想,堅持追求真相的原則,我想正是編劇對年青一代的忠告,劇中以訓導老師離開學校轉而成為「補習天王」的商業社會,令我覺得有揶揄政客利用完學生轉身離開,也有隱喻原本有心改變社會之士灰心喪志轉為向命運屈服,同一行動,兩種動機,但無論如何,學生最後的一句「我哋好似羽毛球」,令我感到不勝唏噓。

 

本劇最後一幕,校長願意放下身段,以副校長慣常穿著的體育服,與一改慣常服飾,穿上正式西裝的副校長,終於「一齊打返場羽毛球」,意味著彼此願意拉近立場,進行溝通,彷彿正是編劇對現今被稱為「後佔中時代」的社會,為對社會現狀感到無力的人群,想訴說的聲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冼國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