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華文戲劇節(香港.2016)研討會論文徵集
2016年4月8日 - 2016年4月16日

 

研討會時間:2016年4月8日 - 16日

研討會地點:香港

 

組織

主辦:香港戲劇協會

合辦: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協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香港戲劇工程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贊助、支持: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話劇團、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歷史博物館

 

研討會主席:盧偉力(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助理教授)

 

大會主題:廿一世紀華文戲劇與世界舞台

 

說明

自1996年於北京舉辦第一屆華文戲劇節,至今已第十屆,二十年一路走來,兩岸四地,以及海外的華文戲劇工作者互相交流、交往,甚至合作,已經成為常態。作為文化存在,「華文戲劇」的內涵與外延是很值得討論的。

 

2016年是在世界戲劇史是很特別的一年,戲劇巨匠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 – 1616)、湯顯祖(1550 – 1616)逝世四百年,布萊希特(Brecht,1898 – 1956)逝世六十年。我們預視在世界各地會有很多有關世界戲劇發展史的討論,其中,東、西方戲劇文化交流,會是其中一個重要部份,所以,我們把第十屆華文戲劇節研討會的主題定為「廿一世紀華文戲劇與世界舞台」。

 

「世界舞台」既是一個戲劇文化史的比喻,是指十八世紀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中國孤兒》(L'Orphelin de la Chine,1755)開啟的文化交流,亦指具體的、當代的時空,因為過去二十年,「華文戲劇」在世界各地的演出漸成現象。

 

我們用「世界舞台」還有另一層意味,是自九十年代世界戲劇文化有很多新的觀念,這時期國際政治又翻天覆地,「華文戲劇」冒起於這文化氛圍,似乎亦受其感染,於是多媒體、身體與性別、本土與環球,乃至後現代、後戲劇、新文本等等,浩浩蕩蕩。今天的「華文戲劇」已非單純的話劇,今天的舞台,亦非傳統觀念的舞台,而是開放的「世界」舞台。

 

內容

1.戲劇發展報告(邀約)

2.戲劇交流座談會(邀約及報名)

  a.  華文戲劇的互動

  b. 華文戲劇世界舞台經驗

3.分類研討(徵集)

  a.近二十年華文戲劇研究

      i) 文本、戲劇學

      ii) 戲劇家

      iii) 藝術學、美學

  b.比較戲劇.比較美學.文化研究

      i)  翻譯劇:歷史、差異、語言

      ii) 文化政治:本土視野‧身分認同

      iii) 廿一世紀華文戲劇

  c.其他題目

  例如:莎士比亞在中國、布萊希特與中國戲曲等等

4.圓桌會議(全體與會者)

 

論文語言

華文為主(以華文寫作,普通話宣讀及討論) ,大會將視乎需要,設一節英語專場,並收他其語言。

 

徵集方法

1.各地戲劇發展報告的代表,由各地自行推舉(一至兩名),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以及新加坡及海外。

2.戲劇交流座談會,由大會及各地有關組織邀約,並公告各地戲劇工作者,使有意參加者可報名。

3.分類研討參加者有兩個來源:

  a.各地自行確定,提交大會編排,名額不限;為薪火相傳,促進交流,設「青年學者」*組別,各地推薦,名額不限。

  b.由大會邀約(國際友人、特別發言者、特殊情況者),少量。

*為鼓勵新一代研究者,設有「青年學者論文獎」。「青年學者」需於2016年4月16日前未滿45歲。

 

日期

2016年2月29日:各地提交報告代表、學者名單及論文大綱

2016年3月15日:提交論文稿件、確定座談名單

 

費用

1.各地委員費用(包括旅費、住宿及膳食) ,悉數由香港籌委會承擔。

2.名額內研討會參加者旅費自理,住宿及膳食由香港籌委會承擔,名額如下:中國大陸15人,台灣10人,澳門5人,青年學者10人。^

3.自費參加者名額不限。

^(有關各地學者限額方面,如參與者可以協調二人一房,則實際限額為原定限額之兩倍(例:內地的15個限額可看成30個)。

 

各地論文聯絡統籌

內地:宋寶珍教授 s-bzh@vip.sohu.com

台灣:劉智龍先生thomas@koo.org.tw

澳門:黃愛國小姐 cola619@yahoo.com.hk

香港:盧偉力博士 lowailuk@hkbu.edu.hk

其他地區:香港戲劇協會 info@hongkongdra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