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稻禾》:來自天地無私的生命力
文︰良月 | 上載日期︰2014年9月4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Photo: 良月Petitlys
節目︰稻禾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藝術類別︰舞蹈 »
去年11月跟著香港大學文化領航學程到台東作深度遊,親身體驗池上秋收的盛況。我們一行十六人乘旅遊巴從高雄發車,沿途兩旁藍藍綠綠的景色不斷湧進車內,南迴公路中央山脈青蔥蜿蜒,加路蘭壯麗的東台灣海岸線,我這來自灰黑石屎森林的低頭一族自拍上傳是指定動作,在車上走馬看花忙個不停。
 
當我下車走進不同的部落,把手機收起來,人便變得踏實得多。首先由拉勞蘭部落青年會開始了解他們的狩獵文化,排灣族的林建中處處流露出對傳統對大自然的恭敬。再看比西里岸阿美族孩子的寶抱鼓演出,節拍爽朗,手擊合掌舞動飛魚之歌,唱出樸實的生活和純真的個性。幾近親吻大地的探訪是在雨中隨布農族人阿力曼手腳並用攀過樹牆,回歸山林的簡單生活。原住民的古老智慧激起我反思天地與人的關係,正好為欣賞「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作好知性上的準備。
 
金黃色大地毯上演出
 
我看的是最後一場演出,前一天演出大雨滂沱,連「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也一度認為要取消演出,是雲門年輕舞者的熱情,無懼風雨不怕受傷,感動了林老師答應改舞碼,演出不用跳躍的《流浪者之歌》。2013年11月3日在往池上鄉的路上,同車的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先生接過電話傳來喜訊,林老師說今天的演出將風雨不改足本演出,一時全車興奮鼓掌起來。當我們的旅遊巴駛至附近的關山鎮時,天還下著綠豆般大的細雨,我暗為舞者擔心。到達池上鄉時,雨剛好停了,稻穗上滿佈水珠,空氣中還帶點濕潤和陣陣禾草的泥土的氣味。雨後的稻田格外清新開闊,果真像金黃色的大地毯。走在伯朗大道旁,心情越是激動,也學著台灣阿嬤感謝老天爺送來清風吹走雲霧,為今日的《稻禾》演出送上祝福。
 
舞台在花東縱谷中築起,儘管舞台不算小,可是以天地作背景,甚麼都顯得微小謙卑。開場前,義工們舉起告示牌溫馨提示觀眾垃圾不落地,不攝錄影等等。(中間有段小插曲,有一青年觀眾在上半場演出將完時偷拍照,迅即遭後排的農民觀眾用紙球擲擊,對其違規行為表示不滿;可見台灣的觀眾十分珍惜這場演出,保衛這演出,容不下半點破壞。)為與眾同歡雲門舞集創團四十周年,當天演出了三齣林老師的代表作選段,每齣都心繫台灣人民。
 
風吹雲動人禾在舞
 
上半場是萬眾期待、取材於池上的新作《稻禾》意象。演出期間,觀眾坐在席間如山景不動也無聲,耳邊只有山歌民謠鼓聲和微微的風聲。風在吹,雲在動,人與稻禾在舞。舞者一襲簡單的素裙甫出舞台,起落節奏踏實無華,配上客家山歌展現農家質樸順天安命的態度。舞者時聚時散隨風搖曳,加上現場的稻浪起伏,如此立體的風的描寫只能在現場體會。鼓聲響起,一班男舞者手執木枝猛烈搖晃,彷似稻禾在怒火狂風中依然堅毅不倒。其後擊地動作剛勁利落,有股秋收打穀的狠勁。《稻禾》向覆載萬物博大無私的大地致敬,是生命的讚歌。
 
中休後是《水月》選段,沒有明鏡沒有水影,在田中聽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加上鳥鳴聲)及欣賞太極舞動,又是另一種幻象中的冥想。最後壓軸的是選自《薪傳》的〈渡海〉,描繪漢族先民冒險渡海來到台灣的經歷。舵手站立稻浪中揚帆一刻,牽動全場觀眾的情緒叫好,掌聲雷動,圓滿作結。觀眾久久不願離開,眼前的池上稻田以謙和之美懾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從史詩式的尋根作《薪傳》、《水月》的美學哲學探索,回歸到《稻禾》生命的生生不息,雲門舞集四十年成長路,碩果纍纍,在池上野台展示成果便有說服力。野台演出是林老師給人民的禮物,回饋社會的一點心意。演出結束後,望見林老師在田中的身影,想起農民落田時總是彎著腰恭敬地默默耕耘,因此種出來的稻穗也低著頭,滿而不盈,實而不驕。我更想起排灣族的青年、阿美族的孩子、布農族人阿力曼、池上鄉的農民,敬天重地生人養人。縱橫虛擬世界的低頭族又能否感受到這份天地的恩賜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不限0923寫字樓劇場音樂廳四處漂的藝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