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獨》不成,孤獨猶在──淺談牆壁如何築成
文︰嘉霖 | 上載日期︰2013年12月9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李穎蕾
節目︰殺獨 »
地點︰天邊外自由劇場
日期︰2/11/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殺獨》是創作人李穎蕾自編自演的單人劇。劇以孤獨為題,分多個選段,從近日電視發牌事件到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遺書一事等皆有涉獵。 然而以上情節並非以故事串連,敘述角度亦時有改變,創作人一時以第三身角度評論事件、一時以第一身角度朗讀遺書。 由於選段及敘述角度都如此疏離,觀眾理解此劇時便變得頗為困難。

 

從此劇的取材可見,創作人頗為關心社會並具備一定的時事觸覺,但當取材甚多而未能好好整理的話,結果便一如劇中佈景,雖能看出含義所在,卻因安排雜亂反而阻礙交流。《殺獨》的佈景簡約,只在台中以一堆黑色紙箱圍成一個高度與成人相若的圈子,並在部份箱外貼有小學生用的練習薄。台後則放置了一個由數行梯級及空凳造成的觀眾席,創作人很多時便在台中的圈子演出。《殺獨》的舞台藉箱子包圍角色,空凳直視演員形成隔絕及孤獨狀態。

 

然而,現時因演區與觀眾席成同一水平,當觀眾坐在地上而舞台又有一個如此「龐然大物」,有時甚至看不到演員身體,無論聲線或是感情在傳遞方面難免大打折扣。此外,未知是否因創作人的選材過於貼近時事,所以當她嘗試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報導近日連串荒謬新聞時,明顯看出她對口中內容不甚熟悉,時有甩漏。

 

創作人雖稱「孤獨是現世流行曲」,也許這對人類而言的確是個永恆課題。但是筆者卻相信孤獨有時因被世界放逐而來,有時卻源於我們尚未找到與世界溝通的方法。尤以一個劇場作品而言,更應時刻思量,那幅窒礙溝通的「牆壁」是否由我們親手築上。


(原載於2013年12月7-8日《經濟日報》)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嘉霖